首页 > 好人榜 > 最美人物 > 最美警察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白玉灵

作者: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16-08-30 15:22:38   

矢志不渝终无悔 细雨无声为百姓

          ——范县公安局白玉灵同志先进事迹

 

白玉玲照片.jpg

白玉灵,女,汉族,现年46岁,中共党员,范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二级警督警衔。

没有惊心动魄的侦查破案故事,也没有荡气回肠的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在普通岗位上的勤恳敬业和无私奉献,但白玉灵却二十三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辛勤的汗水、细心的服务、娴熟的技能,倾情为民,用实际行动展示了新时期人民警察赤诚为民的绚丽风采。

26载青春年华,26年无悔坚守,因为她牢记的是信念,追求的是梦想,所以她才矢志不渝。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白玉灵的梦想就是做一名警察。1989年,她的梦想得以实现,如愿考入到郑州人民警察学校,历经两年的磨砺,1991年,她正式成为一名人民警察,从校园走到了打击犯罪、维护稳定、服务百姓的最前沿。三尺柜台成了她实现梦想、兑现诺言的大舞台,从场所特业、内部单位、出入境管理到户籍管理,在这三尺柜台内她一干就是26个春秋。26年,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能有几个,这26年正是她一生当中最宝贵的青春时光。但她无怨无悔,26年如一日,在这看似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始终牢记职责使命,践行自己面对鲜艳党旗时的铮铮誓言。面对纷繁复杂的人情风、关系网,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讥讽、嘲笑、挖苦,面对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她从没有动摇过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因为有国徽在上、有蓝盾在肩。有人说,白玉灵同志干起工作来风风火火像个男人,她说那是她对待工作的热情,那是职业和信念的驱使。2013年,范县公安局开展“利剑”专项行动,领导考虑到她是女同志,没有给她分配追逃任务。谁说女子不如男!她主动请缨,争取到了一名网上逃犯的缉捕任务。为了圆满完成追逃任务,她顶烈日,冒酷暑,带领分管民警摸排线索,蹲点守候,终于,7月8日在老城一洗浴场所内将逃犯耿某成功抓获。作为一名女警察,在工作中,哪怕风雨交加、何惧天寒地冻、不畏高温酷暑,面对任何复杂情况和危险,她都和男同志一样拼搏奉献,摸爬滚打,奋战在最前沿,为维护全县社会治安大局稳定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奉献自己的力量,践行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捍卫法律的神圣和尊严!

26年来对家庭她有很多的愧疚;但她却在工作中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和人生梦想的真谛,那就是她始终牢记她是农民的女儿。

由于经常加班加点忙工作,白玉灵在家人面前最多的一句话是:我得加班!对于这句话,家人也习以为常啦。面对家人,她满怀愧疚,在老人面前她算不上一位好女儿、在丈夫面前她算不上一位好妻子、在孩子面前她算不上一位好母亲,因为她没有尽到做女儿、妻子和母亲的责任。但是,她没愧对人民警察这个称号,没有辜负党对她多年的培养。26年来,她始终坚守一个信念:不会办老百姓关心的小事,就不会办大事;把简单的事情办好了就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了就不平凡。户证大厅是公安机关接待群众的一个“窗口”,为了擦亮办证“窗口”,提高办证大厅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百姓。她坚持为70岁以上老人和残疾人上门办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积极为群众提供快捷优质服务。26年,6000多个日日夜夜,每天接待络绎不绝的办事群众,经她办理的户籍证件数以万计,一本本方寸大小的户口本、身份证见证了内心深处浓浓的警民情结,也让她深深地“爱”上了这份工作。在工作中,她常常这样想:我是一位农民的女儿,假如群众是我的亲人、是我的朋友,我该怎么办?假如我是一名急需办理证件的群众,我会有什么样的企盼?换位思考,权衡良心!当她面对办事群众渴盼、焦急的神情时,她会主动上前,热情接待、耐心解释、周到服务,看到他们满意而去的身影,她心里感到非常的欣慰和满足。

把百姓当亲人,真心真意服务百姓,就会得到百姓的认可,就会凝结警民之间的浓浓鱼水深情,就会构建出和谐警民关系。

在这26年的为民服务工作中,白玉灵同志真真切切地的感受到老百姓是那样的朴实、可爱、可亲、可敬。“白警官你好,今天和你沟通感到很温暖,好像遇见了观音普萨一样,我们在青岛打工,身份证很急用,麻烦你关照一下,给我指个路,回家时面谢,你如果有机会来青岛尽量告诉我,我会尽力相助,谢谢,王昌海”。这是白玉灵同志于2013年10月17日上午收到的一位61岁老人从青岛发来的手机短信。2013年10月15日上午,她到县局110指挥中心办理业务,恰巧接警人员接到了一个来自山东青岛的咨询求助电话,因为是户口问题,接警员把电话递给了她,经了解,老人叫王昌海,是范县张庄乡王庄村人,和老伴在青岛打工,其老伴张桂萍的户口丢失,一直没能办理身份证,外出非常不便,也不能享受农村60岁老人养老金,非常着急。她耐心了解情况后,向老人保证一定忙帮他办理此事,并给他说明了需要提供的相关手续。和老人通话完毕后,她及时和张庄派出所户籍民警取得了联系,并安排主动联系老人,上门服务,老人的户口补录手续很快办理完毕,并将户口本送到了老人家里。收到户口本的老人多次给她打电话、发信息,少不了的感谢,还有长辈般的关怀和叮嘱。作为一名从事户籍工作20多年的老民警,她深切地感受到老百姓没有过多的侈求,他们所期盼的就是我们按政策提供的正常服务和平等交流。省厅“二十二条便民利民措施”出台后,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服务百姓更主动,接待群众更热心,从事工作更积极。她给自己定下一条铁规:凡是符合政策,手续齐全的,坚决一次办妥;凡是由于当事人自己疏忽手续不全的,当面解释清楚,交待好注意事项,绝不让群众跑冤枉路;为了进一步改进作风,她经常走进群众接地气,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渴盼,心里始终与群众零距离,及时解决他们的问题和困难。户籍工作涉及千家万户,群众的需求无时不在。为此,她牺牲星期天、节假日,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总是早出晚归,半路折返也是常事,因为作为农民家庭出身的她,深深了解群众的期盼。2013年6月份的一天中午,一位年逾七旬的老大娘从范县偏远的陆集乡赶来,为其远在广东打工的儿子办理临时身份证,由于路途远,赶到时已经过了下班时间。值班民警把电话打到了她的家里,正在吃饭的她急忙放下饭碗,以最快的速度赶回单位。当老大娘接过办好的临时身份证时,感激地说“闺女,你可是帮了俺的大忙了,儿子身份证丢了,在那边还急着要呢!”她笑了笑说:“大娘,您还没有吃饭吧?”随后从局食堂为大娘买了饭。开始老大娘说什么也不肯吃,她幽默地对老人家说:“我到了您家,中午吃您一顿饭就不行吗?”饭后老大娘说:“都说警察不好说话,你这个警察闺女真好啊!”

违法的事不干,违规的证不办,始终坚持廉洁从警,用好手中“权力”,做一个清清白白的警察。

在当今“物欲横流,金钱万能”思潮的冲击下,交换原则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户政管理是一个热点岗位,无疑常常面临着钱、权、法的考验。有一次,一位关系非常要好的同学找到白玉灵要办理户口补录事宜,因为手续不符合补录规定,同学就拿出2000元,让她想办法处理,她严词拒绝。同学埋怨她不顾同学情面,她说:我不能因为钱而丧失了原则,否则我心里不踏实,会有愧疚感。作为一名人民警察,一名共产党员,她始终廉洁从警,秉公执法,认真遵守廉洁规定,严格按照制度办事,正确处理人情、金钱与权力的关系。因为在户政管理工作中,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人情关系,对此,她给自己及分管民警立下规矩:严格审核、严格把关,不办人情证、关系证,做好自我约束与监督。经常有人不理解地评价她:白玉灵怎么变得这么“呆板”了!面对讥讽和挖苦,她总是坦然面对,始终认为自己用对了权力,维护了户政管理工作的尊严,没有愧对领导对她的信任。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她的事迹先后被多家媒体刊载。二十多年来她先后获得河南省“长霞式”好民警、全省优秀人民警察、濮阳市平安卫士、全市人民满意的十佳公安民警、“三八红旗手”等荣誉,还有那几枚熠熠生辉的三等功奖章,这些荣誉的取得,是对她二十几年拼搏奉献的褒奖。她正是凭着满腔热忱的工作态度,怀着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发扬了“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矢志不渝终无悔,细雨无声为百姓,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为范县治安管理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责任编辑: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