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李文祥,安贫乐道铸伟大
李文祥,男,91岁,白衣阁乡北街村人,复员军人。于1947年入伍,1956年复员,复员后在福建省三明市建筑公司工作,1962年返乡支援农村建设。1947年至1955年间曾担任副班长、班长、排长、副连长等职务,原部队是二八军834247团二营六连,曾在解放济南战役中荣立二等功,在淮海战役中荣立特等功,进军福建时荣立一等功,在渡江战役中获得荣誉证书,参加了渡海战役、平潭岛战役,被评为战斗模范。现全家六口人,有住房三间,生活状况一般,李文祥本人身体状况一般。
平凡的老英雄,不平凡的事迹
他很普通,街坊邻居,连老伴儿和闺女谈起来,都找不到他多少特别的地方。因患脑血栓,让他显得有些木讷,口齿不清。可是,在他身上,闪烁着河南人的三平精神。省委书记卢展工盛赞道:“这就是我们的英雄啊,革命战争年代你们出生入死,和平建设时期你们又这样安贫乐道不问索取,这就是革命传统,这就是革命精神,这就是你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的‘三平’精神”。
李文祥出生在范县白衣阁乡白衣阁村,当时隶属山东濮县。他从小没了母亲,兄弟二人跟着父亲守着黄河岸边的一点盐碱地,缺衣少食。那时,他就想当兵,混口饭吃。第一次报名,14岁,人家不要,嫌他小。又过了两年,再报名,当上了一名勤务兵。这是在国民党石友三的部队里。在一次战斗中,石友三部战败,长官死了,士兵们逃了。李文祥也加入逃兵的行列。他早想回家了。也许戎马生涯是命运注定,他又加入了解放军。
1947年,他被招募到解放军当爆破手,初步掌握了爆破技能,后转为三野十纵队爆破战士。谈起当年解放济南的那次战斗,眉飞色舞,“敌人火力很猛,我军用重火力把敌人压住,我和战友们用三轮车把炸药包推到济南城下,码起老高,等上级一声令下,我们点燃了导火索,‘砰’地一声,城门炸掉了。我军7个纵队攻进了济南城。”说到“砰”地一声时,两手高高扬起,拐棍掉在地下。这次战斗,李文祥得到了第一枚军功章,在部队披红戴花并获得1.2元的“重奖”。为掌握爆破时间,他用这钱买了一块手表戴在手上,这也是李文祥86年来唯一的一块手表,如今早已静止不动,和他的军功章躺在一起。
在徐州太平庄战役中,已是副班长的他带领战士阻击敌人四天四夜,吃麦籽喝冷水,没叫一声苦。在淮海战役的陈关二庄战役中,他手持炸药包,带领全班战士一举炸掉了隐藏的碉堡,确保了大部队前进,他因此再次荣立一等功一次,他所带的班也荣立特等功一次。
1949年4月,他随部队渡长江参加了解放苏州及上海战役。参加上海刘行镇国际电台战役。当时,敌人占据的是日军曾经营多年的工事,非常坚固隐蔽,战斗异常惨烈,负责攻坚的一个排战士,最终只剩下李文祥等三人。最后,在福建参加了平潭岛战役,他因战斗机智灵活被评为战斗模范,并光荣入党。
李文祥参加10余次大小战役,却很少对人提起,看着已经生锈的军功章,老人讲:“比起战斗中倒下的战友,我是个幸运者。”
1956年,时任28军83师247团某连副连长的李文祥从部队转业,到福建省建设厅三明市第三建筑公司工作,跟随单位辗转莆田、泉州、厦门、南安等地。
支援农村建设,脱离干部回归农民
1962年,正值国家困难时期,国家号召干部下乡支农,脱离干部身份变成不吃商品粮的农民,这是一个巨大挑战,公司报名者寥寥无几,身为党员的李文祥第一个报名,放弃工资待遇,主动返乡务农,之后,李文祥带妻子回到阔别10余载的河南范县白衣阁村。因为没地方住,李文祥和妻子起初只得住在村里被遗弃多年的破庙里。
白衣阁的土地大都是盐碱地,解放初期,这里还没有种水稻的习惯,为了改良盐碱地,村民们种一季小麦,一季水稻,但是水稻总是种不好。李文祥来了,他懂种水稻。于是,村里人推举他做稻改大队长,给全村人作稻改技术员。从这那时起,他成了全村最忙的人,白天带领村民出工干活,晚上还要召开各类会议。为了使麦田改水稻田,他带领村民引黄河水,挖水渠,村民回家休息,他吃住在田地里。
村里人说起李文祥,犟,他认准的事情,八头牛拉不回来,为了稻改,他硬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农村四季种植技术。做啥事情都带头干,那么大岁数,掏粪他站在粪池里,挖金堤河时,他40多天不回家。在村里,他从未和村干部或群众闹过一次矛盾,他处处迎难而上,且处事公平公正,深受群众拥护。他说,我是党员,得带头干。
找政府做什么,那是给政府添麻烦,能养活全家就行了。
李文祥家里并不富裕,一家六口在一起,蜗居在一间20多平方米的瓦房内,房子是李文祥30多年前建的,一到雨天就漏水。无论生活怎么困难,李文祥从来没有向党委、政府提过一次额外要求,也没有向人炫耀过自己是功臣,群众只知道他是一名老军人。
文化大革命后,福建省建设厅第三建筑公司曾派人邀请李文祥回原单位落实政策,被他拒绝了。他说:“我的家乡太穷了,大家都去富地方了,穷地方没人来了,不就更穷了吗?再说了,到哪儿都是为人民服务。”公司以前每月给他700元生活补助,2006年,该公司倒闭了,工资也就停发了。也就是在那一年,一个亲戚提到,李文祥的复员证,可以到民政部门领工资,这时他们才第一次来到民政部门,以退伍军人的名义要求申领工资。
2006年,乡党委、政府和民政部门看到老人家庭困难,逢年过节去看望老人,老人也没有因为自己的功勋向乡、村干部提出过额外要求。后来,经乡党委、政府研究,投资了四五万元,帮助老人修建了新房,装修了老房,添置了空调、电视、沙发、床等新家具及生活用具,老两口的日子才算舒适恬静、怡然自得。
淡定源于忠诚,执着彰显本色。革命战争年代,面对枪林弹雨,他坚守理想信念,出生入死,不怕牺牲,为我国的解放事业立下了显赫战功;和平建设时期,面对荣誉功勋,他自愿扎根农村,不求索取,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为建设家乡再做贡献。生活中的李文祥老人,从来没想过要出名,更没想过要当英雄。但是,他却以一个普通党员对党、对群众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中,默默无闻,不求索取,向人们展示了淡泊名利、永葆本色的优秀品质;展示了不求索取、一心为民的价值追求;展示了顾全大局、对党无限忠诚的崇高境界!
甘为平常人、保有平静心、守住平常态,在平凡中创造价值,在平静中挥洒激情,在平常中绽放光彩!这正是对“三平精神”的最好诠释,也是对李文祥老人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