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霞 ―――母爱铺就儿子求学路
每天一大早,母亲骑着三轮车准时出现在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校园,三轮车上坐着的是她的儿子。下午放学后,母亲再骑着三轮车,驮着儿子向家的方向归去。这样的情景,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校园里,同学们称这对母子为“最坚强母子。”
母亲叫王青霞,儿子叫马子钊。20年来,患有先天性成骨不全综合症的马子钊,就是这样伏在母亲的背上,慢慢地成长,上完小学、中学,直到大学。
不幸:他从出生起就被判了“重刑”
马子钊是不幸的,他的人生,从出生起就被判了“重刑”:患有先天性成骨不全综合症。
他是用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来到这个世界的:脑袋像泄了气的皮球,软软的,而且肿大。医生当时就告诉母亲王青霞,马子钊的脑子里有明显的脑积水,根本活不成。不仅如此,马子钊生下来时,下肢左小腿还稍有弯曲,右大腿有一包状物。躺在母亲的怀里,王青霞即使不经意地 轻轻一动,马子钊就会疼得哇哇大哭。
一岁之前,马子钊每个月的骨折次数不少于三次,因此,两上肢很快形成了假关节。王青霞带着儿子,跑了多家医院,经过多位医生会诊后最终确定,马子钊患有先天性成骨不全综合症。马子钊满月时,医生再次告诉王青霞,马子钊可能活不到3个月;一岁时,医生又告诉王青霞,马子钊的生命最多不超过12岁。
那时候,不少人都劝王青霞主动放弃治疗,或者是瞅个没人的地方悄悄将马子钊遗弃算了:“这样的孩子,将会是你一辈子的拖累。”但是,王青霞没有这样做,从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那就和自己的生命一样,不到凋零的那一刻绝不放弃。
磨难:求学之路一波三折
马子钊的求学之路,是从小学二年级开始的。
当跑了无数家医院求了无数个专家最终还是确定治不好儿子的病后,王青霞含泪将儿子带回了家。在王青霞的精心照顾下,马子钊闯过了多道“鬼门关”,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但入学成了难题,每当看到别的小朋友背着书包去上学,马子钊总是一遍遍央求母亲也送自己去上学。其实,王青霞多次找到多所幼儿园,但没有一所幼儿园愿意接收。其中一次,一所幼儿园答应可以送过去试着待一个星期。马子钊现在回忆说,就是那一个星期,成了他童年里最快乐的记忆。遗憾的是,一个星期后,他不得不趴在母亲的背上,回了家。
进不了学校,王青霞做了一个决定:自己教儿子。作为濮阳市杂技团的一名工人,王青霞的知识并不多。但是,她硬是凭着自己的毅力,使别的小朋友在幼儿园所学到的东西,让马子钊在家里也学到了。转眼到了上小学的年龄,马子钊再次被多所小学拒之门外。王青霞早已习惯了打击,她还是没有气馁,继续自己教儿子。“儿子身体残疾了,但脑子决不能残疾。”王青霞说。她当时就是抱着这样一个信念,一定要让儿子学知识。
同学听说了马子钊的遭遇后,答应让马子钊到她们学校去上学。就这样,马子钊从城里来到了乡下,直接从小学二年级开始上学。有在家里学习的基础,马子钊不仅能够跟得上课程,而且很快成绩就在班里名列前茅。
执著:为了上学给市长写信
在乡下读了三年的小学,马子钊每次考试都是班里第二名。但马子钊在上初中时再次遇到了困难,还是没有任何一所学校愿意接收他。正发愁时,发掘“当代保尔”张海迪的作家冰上梅来到马子钊家,让马子钊以一个爬行孩子的身份致信濮阳市市长,冰上梅还亲自将此信转交。马子钊的遭遇和上进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市政府主要领导,在他们的关怀下,市第四中学收留了马子钊。
好不容易得来的求学机会,马子钊岂会轻易错过?他在学校里如饥似渴地吮吸知识的甘露,4年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濮阳市一高。在一高,马子钊的成绩依然名列前茅。2009年,马子钊考了522分,超过了河南省二本线。在选择大学时,又有人来“游说”王青霞了:“现在一个健全人读完大学都很难找到工作,更何况一个残疾人呢?你儿子已经学了不少知识了,不上大学也没啥。”
但是,王青霞不这样看,这些年来,儿子生下来就是一个残疾人,她一直认为是自己的过错,感觉很对不起儿子。再加上儿子对知识那么渴求,“就算将来上完大学找不到工作,只要儿子快乐,儿子愿意,那我就要尽全力满足他。”她说。马子钊也不这样看,他认为,大学是思想碰撞和创新的基地与源泉,不读大学,自己的人生就是不完整的。“我要上大学,就算将来找不到工作,但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在大学里收获很多。”
考虑到马子钊的病情,王青霞和马子钊经过再三权衡,选择了离家较近的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乐观:积极的态度成就轮椅上的“阳光哥”
从小到大,马子钊一直都是王青霞的骄傲。
3岁的时候,许多小朋友哭着不愿让父母送自己去幼儿园,但马子钊却是多次哭着要求母亲将自己送到幼儿园去。5岁时,马子钊开始有了初步的“忧患意识”,虽然不能上学,但他也不想啥也不做。他主动向父母要求尝试摆地摊,期望自己养活自己。于是,父亲将冰柜架子改装成了一个小型的移动百货摊,每天早晨父母上班前,就把马子钊从家里推到街边,马子钊就开始看守这个小百货摊,傍晚下班时,父母再把小百货摊和马子钊推回去。在摆地摊时,马子钊既体会到了来自社会的温暖,也尝到了部分人的歧视。一天,几个中学生停在了马子钊的小摊前,他们并不买东西,只是用眼睛的余光打量马子钊,嘴里还不时冒出“瘸子”之类的话语。尽管当时很生气,但坐在轮椅上的马子钊无可奈何,只能暗自落泪。但是,他没有放弃,第二天还是坚持摆摊。两个月后,他用摆摊挣来的几百块钱,在废品站买了材料,请人制作了一辆手摇三轮车。
马子钊一直渴望能有医生为自己做手术,让自己也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听说濮阳县来了一位洛阳白马寺的骨科专家,马子钊就急切地要求父母带自己过去做手术。手术前,不管是抽血化验、麻醉还是进手术室,他都没有哭闹,很顺从地随医生进了手术室。手术后,马子钊的骨头被切成了几段,然后再用钢针串上。这样的折磨,就算是成年人也会受不了,马子钊疼得直冒汗,但是他用母亲教的办法,用牙咬住毛巾,坚持不叫出声来。虽然那次手术没能让马子钊实现站起来的愿望,更没有能够把他带进学校,但他没有绝望,而是和母亲一起,在家自学小学课程。
虽然身体有残疾,但马子钊从来不缺乏自信,有时候甚至有些调皮。在老家乡下上小学的时候,他从城市的家里带过去一个足球,组建了一个足球队,队员们就在学校的土操场上踢球。马子钊虽然不能踢球,但他在场边给人当教练。他还教同学们打游戏,是小学同学里的孩子王。
初中时,学习任务量加大,马子钊的右手臂因为骨折过,握笔时间一长就疼痛难忍。为了不耽误学习,他学会了用左手写字。有一次期中考试时,他的右手因为感冒打喷嚏而骨折了,老师对他说可以不参加此次考试。然而,马子钊没有放弃,他嫌用左手写字的速度太慢,考试时他叫来母亲,让母亲用手帮忙托着骨折了的右臂,慢慢地在考卷上移动。高中期间,母亲王青霞在背他进教室的时候不小心摔倒,马子钊的四肢摔断了三肢,只有右手能动,只能回去休息一个多月。那段时间,他产生过迷茫,但很快又坚强乐观起来,他在文具盒上写道:“可以承受无数次失败,不能忍受一次认输。”
残疾的身体并没有打击马子钊乐观的心态。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大学,他都努力融进集体中去,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初中、高中时他参与办黑板报,参加数学竞赛,在歌咏比赛中担任领唱,多次在省、市级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奖,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同学们不仅喜欢他,而且还爱和他一起玩。进入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后,马子钊积极参加各类集体活动,系里举行元旦晚会,他第一个报名唱歌,就在前不久,他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计算机技能大赛。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一位同学说:“除了体育活动,马子钊啥都愿意去试一试,我们都叫他‘阳光哥’。”
大爱:20年用后背托起的母爱
马子钊已经记不起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母亲王青霞的背上度过的了。他只知道,母亲后背上那厚厚的老茧,是他20年如一日磨蹭出来的。20年的时间,对许多人来说,甚至是对马子钊本人来说,过起来也许并不那么漫长,但对王青霞来说,却是一天天熬出来的。
王青霞在马子钊出生之前还有一个儿子,因为出了点事故,她才有了生第二胎的指标。可谁也没想到,这个第二胎,让她的人生发生了更大的改变。生下马子钊后,王青霞就开始奔波于各大医院给儿子看病,儿子易碎的身躯一次次发生骨折,尤其是当医生冷冰冰地说出马子钊仅仅能活多长时间时,王青霞在背着儿子的时候,总会松开手擦去脸上不知何时涌出来的泪。
儿子没上学的时候,除了奔波于医院之间,闲暇时一下班,王青霞也会背着马子钊在外面转转,因为儿子的身体易碎,她总是需要轻拿轻放。她只是濮阳杂技团一名普通的后勤工人,个子不高也不壮,但马子钊的到来,使她成了耐力很强的女人,她能背着儿子,一口气走好几里路。
马子钊到市四中读初中后,王青霞专门买了一辆三轮车,每天早晨早早起床做好早饭,然后给儿子穿好衣服,伺候儿子吃完饭后,骑三轮车把儿子送到学校,将儿子背到教室里,然后急匆匆赶到单位上班。儿子快要放学时,王青霞又不得不请假提前离开单位,赶到学校接孩子,然后带着孩子回家做午饭,吃完饭后把儿子送到学校,再赶去上班。下午接孩子的任务还是她的。王青霞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即使再忙,再累,也决不能让儿子上学迟到。
实际上,背儿子上学的过程,并不像记者描述起来那样简单。马子钊由于大小便不能自理,课堂上一旦要上厕所,就需要母亲帮忙。没上学的时候还可以,但上学后,王青霞不能进男厕所,马子钊又不能进女厕所,王青霞就给儿子做了个便盆带到教室。后来看儿子不好意思,王青霞就开始研究儿子的生理规律,有意控制儿子的食量,这样下来,每次上学前去一次厕所,一般都能坐一个上午。
因为患有先天性成骨不全综合症,马子钊特别容易骨折,稍微不慎身体就会出问题。王青霞每次背儿子时都是小心翼翼,有好几次不小心摔倒,都是自己先拼命倒在地上,不至于使儿子挨着地面。2006年夏天,一场暴雨袭击濮阳,洪水涨到齐腰深,三轮车根本无法骑。为了不耽误儿子上学,王青霞索性丢掉三轮车,背着马子钊往市一高方向赶。那一次,马子钊的不少同学都迟到或者索性没去上课,当王青霞和马子钊浑身湿漉漉地出现在教室门口时,老师和同学们禁不住集体为其鼓掌。2008年年底,几十年一遇的暴雪使得路面积雪多日不化,三轮车走在上面很容易滑倒,老师们体谅王青霞和马子钊的难处,都劝他们在家学习,或者到家里给马子钊补课也行。但当时正是高三冲刺的关键时刻,王青霞和马子钊说啥都不愿意搞特殊,两人比平时更早地起床,母亲的鞋上拴着稻草避免打滑,坚持不让马子钊因为天气原因迟到。
就这样,寒来暑往,王青霞骑着三轮车,背着儿子进课堂,陪伴儿子读完初中、高中,直到进入大学。十多年来,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暴雪,马子钊一直都是到教师最早的一个,除了有一次摔骨折外,马子钊从来没有迟到过,更没有缺过课。
表白:母亲的背是我一生不能毕业的“课堂”
当记者请马子钊讲讲关于母亲的故事时,马子钊用了残疾人作家史铁生《我与地坛》里的一句话作答:“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马子钊说,20年来,自己和母亲的故事实在太多太多,多得可以写成一部长篇小说,那些琐碎日子里的点点滴滴,真是不知道该从何处说起。
马子钊给记者讲述了他写过的一篇作文,题目叫《我的母亲》。那时候,母亲还在电影院工作,一天晚上下班后,母亲抱着马子钊从电影院出来,下台阶的时候不小心踩滑了,向前倾的母亲在空中把身体转了过来,最后是背对着地,自己非常易碎的身体硬是毫发无损。“没有准备,又抱着孩子,我觉得体操冠军都做不出这样的动作,而为了保护我不骨折,我的母亲做到了。”马子钊说,那也是他第一次写母亲,真真实实的事情,不加任何渲染地写,老师把作文读给同学们听时,不少同学都哭了。
实际上,马子钊并不是一开始就那么理解母亲的。他说,小时候母亲对自己近乎溺爱,啥都让着自己,很长一段时间,自己也认为身体的残疾是母亲造成的,并觉得母亲对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天经地义的。上幼儿园时,看着别人的妈妈在给孩子交钱,自己还以为是母亲不给交钱老师才不让入学的。后来,看到母亲拿着钱近乎要给幼儿园工作人员下跪,她才知道,母亲是多么不容易。
有一次,母亲在背自己下楼时右腿摔坏,不得不躺在床上。马子钊的哥哥就负责接送马子钊,母亲还是不放心,上下楼梯拄着拐杖叮嘱哥哥要怎么做。腿稍微能走的时候,母亲就坚持不让哥哥接送了,非要自己接送才放心。“我的父亲常年在外面工作,这将近20年间,母亲为了我,一次远门都没出过,没有在外面过过一次夜。”马子钊说。
2009年,马子钊顺利考上大学,王青霞也终于到了退休的年龄。这些年,为了儿子,母亲的工作一直是断断续续。退休后,王青霞则成了儿子的“专职保姆”,全力接送儿子上学。“那天晚上,母亲在背我上楼梯的过程中,我无意中看到,她的不少头发都白了,我突然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时间过得真快啊,我也很快就将大学毕业了,但是母亲的后背,却是我一生都不能毕业的课堂。”说这话时,马子钊的眼里含满了泪水。
马子钊说,自己现在之所以如此乐观、坚强地活着,就是不想让母亲伤心。其实,早在上高中的时候,他因为摔得骨折在家休息一个多月,当时很想了却生命,可想起母亲,最终选择了继续生活。“当时支撑我的信念就是,我死了,母亲操扯这么多年,连回报都没见到,我就先不负责任地死了,我自己怎样都无所谓,但一定要活出个样来。只有报答了母亲,我才有资格离开。”
温馨:母亲带着残疾儿子读大学
今年冬天的一个下午,在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数学与信息工程系两间大房子里,王青霞和马子钊正在排演节目,准备参加系里的元旦晚会。这两间房子,是母子俩在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暂时的“家”,是系里专门为他们提供的。这里以前本来是进入数学与信息工程系正大门的通道,因为母子俩的到来,正大门的通道才改成了这两间房子,所有的师生只能走侧门。
2009年到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报到时,王青霞骑的是市残联资助给她的一辆崭新的三轮车。报到后,王青霞每天骑着三轮车接送马子钊上下学,马子钊要上厕所时,就在楼梯下面解手,王青霞给儿子隐着。上完厕所,王青霞再背着马子钊进课堂。然后,马子钊在教室里上课,王青霞就在老师办公室里看书。母子俩的情况很快在全系传开,系里一位领导就协调,为母子俩改造了两间房子。并为他们准备了床、书桌以及简单的餐具。这样以来,母子俩中午就不用回家了。更重要的是,马子钊再上厕所的时候,也不用到楼梯间了。系里本来是免了他们的住宿费的,但深存感恩之心的母子俩觉得,学校能给提供这样的房子就不错了,再不交钱说不过去,王青霞专门找到老师,非要交住宿费。
母子俩和马子钊的同学们也处得非常好,同学们没有课的时候,也喜欢到他们的房间里聊天谈心。在学校里,马子钊和从前一样乐观、坚强、好学。他从来不旷课,是班里学习最刻苦的学生。前不久,他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计算机技能大赛。同学们告诉记者,马子钊在计算机方面很有天赋,接受能力很快,课堂上有不少问题,甚至能把老师问住。此外,马子钊还有一副好嗓子,大一元旦晚会时就上去唱了一首歌,今年,他说服母亲,准备在元旦晚会时,母子俩合演一个节目。
对于未来,母子俩也有自己的打算,那就是大三的时候希望找一家计算机方面的企业实习,能找到工作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事情,就算没有单位愿意接收,他们也不会气馁,而是准备让马子钊自己开一家计算机方面的店。马子钊坚定地对记者说:“母亲已经用了自己的努力给了我知识,大学毕业后,我要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自食其力,也要用自己的知识回报母亲,我要让她觉得,她这么多年在儿子身上的艰苦付出没有白费。”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