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好人榜 > 身边好人 > 身边好人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刘耀

作者: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16-12-07 07:58:26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以实际行动赢得民心

——记清丰县公安局纸房派出所民警刘耀先进事迹材料

刘耀.jpg 

刘耀,男,1982年8月25日出生,汉族,本科文化,2005年11月参加工作,现任清丰县公安局纸房派出所张村警务室民警,二级警司。

刘耀自2005年参加公安工作以来,政治立场坚定,思想和行动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尊重领导,团结同事,对工作认真负责,立足社区工作岗位,勤于学习思考,勇于改革创新,以真情暧民心,真诚保平安的实际行动,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最高目标,以积极排查化解不稳定因素、促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为重点,从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入手,在走访中深入到辖区的每个角落,千方百计为辖区群众提供服务,用点点滴滴的行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在一个农村“片警”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民心。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连续几年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2010年度被评为全市优秀人民警察,2011年1月获个人嘉奖一次,先进事迹先后被《人民公安报》、《河南公安报》等媒体报道。

一、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争做群众的贴心人

作为一名辖区民警,最基础的工作就是把自己融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如果想达到这个目标,需要辖区民警愿意做群众工作,在工作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当刘耀乐于把困境当作一种机遇和挑战,开辟了一片农村警务新天地。

2006年,刘耀到纸房派出所张村警务室担任责任区民警,辖区有10个行政村,常住人口近一万人,经济发展条件相对落后,群众文化程度不高,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多,因民间纠纷引起的各种治安案件居高不下。警务室距离派出所6公里,而且交通不方便,是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从派出所到警务室往返时间需要半个多小时。为了辖区治安稳定,方便群众办事,群众中建立一个与百姓联系密切的工作阵地,派出所决定在这里设立一个警务室,他从此做了这里的“片警”。

当刘耀第一天穿着警服来到村里时,群众见了都远远地躲着走,没人理睬。有一天上午,他走进一名群众家中,家里只有一位老太太在家中,他热心的询问老太太:“家里几口人,有什么困难”,老太太看了他一眼,没有吭声,等再想问问老太太为什么不吭声时,老太太已经跑到家门口大喊邻居,过了一会,几个邻居都过来了,他这才明白,老太太把他当成了坏人,因为村里以前很少会见到警察,感觉警察去群众家中要么是抓人,要么就是假警察,得知原因后让他哭笑不得,更让他体会责任重大。

面对群众的冷漠和不信任,刘耀慢慢在工作中摸索出一些方法,开始找到村干部,再进行入户走访时,刚开始让村干部带领着,从主动接近群众、问候群众入手,让他们接纳自己,信任自己, 逐渐得到了群众的理解。慢慢的群众开始喊他“小刘”,有时候群众一句感谢的话,让他感觉到工作的乐趣,体现了人生的价值,感到非常有成就感。等他再次走到把他当假警察的李老太太家中,这次李老太太明显态度不一样,李老太太说:“现在我们村来了小刘,感觉安全多了”,李老太太脸上挂满了喜悦。

二、 危难之处显身手 火海救人赢民心

在辖区工作时,刘耀的意识中有极强烈的责任感,他总能主动帮助解决群众的困难,从而得到群众对民警的信任和赞赏,当面对群众有危险和困难的关键时刻,都能做到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勇于维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2010年12月30日,刘耀在辖区内进行走访,发现一户人家屋顶上冒了浓烟,判断该户人家可能发生了火灾,随即火速赶到现场。在现场,该户村民家的大门及过道已是熊熊烈火、浓烟四起,着火的过道及屋顶不断向下掉落砖瓦,热浪滚滚迫使所有人不能靠近,在大火的对面可以听见有两个孩子惨哭的声音。因为火势凶猛,盲目救人存在很大危险,周围的群众谁也不敢进去救人。但他面对着这种危险,首先想到的是两个孩子的安危,没有多加思索,马上从邻居家借来一条棉被,在上面浇上水,披在身上,从邻居家墙头上进入火海,将两名孩子救了出来。

在这场人与大火的搏斗中,刘耀用他自己极强烈的责任感,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奋不顾身,在群众危难时舍身相济,凭着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支撑,用自己的英勇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救出了两个孩子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正气歌。

被救出孩子母亲说:“民警不顾自己的安慰,救出我的两个孩子,在我心里,我一辈子都忘不了人民警察对我们的恩情”。但在刘耀看来,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当群众遇到危险和困难时,应该第一个冲锋向前,这是一名人民警察应该做到的。其实只要辖区民警能为群众能做实事,也许有一件事情做好了,周围的群众都会给民警好的看法,会得到群众的赞许,赢得更多民心。
    三、心系群众,想群众所想,办群众之急。

刘耀始终将群众利益装在心里,从参加公安工作的第一天就树立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并向群众公开承诺:“只要居民有困难,随呼随到。”工作以来,无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只要有时间,他就会到群众家进行走访,为辖区群众排忧解难。当田地的麦苗发生旱情时,他就会出现在田间,帮助群众抗旱保丰收;当辖区农民工要外出打工时,她就会出现在长途客车前,为他们宣传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农民工外出自身安全防范注意事项;当群众之间产生纠纷时,他就会出现在双方的面前,积极去调解矛盾,用自己的努力去创造最大的和谐。他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穿梭在群众中,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急。

2011年1月11日下午3点钟,刘耀在去辖区给群众送身份证时,发现清丰至六塔公路乜庄段有一个大约3岁的小男孩在哭泣,儿童只哭着找妈妈,什么也不说,初步怀疑该儿童与大人走散。随后,刘耀将儿童带上警车,在周围村庄寻找儿童的亲人,找遍了周围村庄所有的幼儿园,并让各村用大喇叭喊话帮助寻找。找了整整一下午的时间,终于找到了孩子的妈妈。孩子的妈妈见到自己的孩子找到后,连忙上前抱起孩子,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看到一家团聚,刘耀长舒了一口气,悬起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一下午的工作虽然很累,但是感觉自己做的事情很值得。

2011年1月29日,新乡农民陈现勇带着打工一年攒下的一万五千元钱高高兴兴回老家过年。他怎么也没想到,装着一万五千元现金的行李包竟然在清丰被人拿错,正在他绝望之时,碰见了下班回家路上的刘耀。面对陈现勇的困难,刘耀不顾一天工作疲劳,帮助陈现勇继续寻找被拿错的行李包。最终经过一天一夜的寻找,刘耀找到了与陈现勇拿错行李包的葛某。看到自己行李包并发现自己的一万五千元钱现金分文未少的时候,陈现勇悬着的心这才落了地,感动得流下了眼泪,紧紧握住了刘耀的双手动情的说道:感谢派出所的民警!今天,你们的实际行动让我切身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群众利益无小事”和“急群众之所急”!你们——真是好样的!在他们今后工作中我们会支持你们的”。虽然是几句仆实的话,但这是对民警工作的最好评价。当然这只是一名民警应该做的事中的一些平凡的事,但正是这平凡的小事,铸就了人民警察头顶警徽的光彩亮丽,描绘了一幅新时代警民心连心的画卷。

刘耀在一个平凡的岗位用自己的爱心和责任感赢得了辖区群众的拥戴,与村民群众建立了亲如一家的和谐关系。群众称赞他是为百姓着想、为百姓办实事的好警察。

几年的社区工作中,刘耀深刻认识到这项工作对于他来自于农村年轻民警的重要意义,虽然有点忙,但他觉得充实;虽然有点累,但他认为值得;虽然有点苦,但他相信,总有苦尽甜来的一天。他决心在今后的公安工作中尽他所能,倾尽全力,常怀感恩之心,常修入警之德,为辖区的一方平安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责任编辑: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