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河南刘爱梅
大爱无言情无声
刘爱梅,女,53岁,河南省濮阳市高新区新习小学教师。在工作中,她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多次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在生活中,刘爱梅怀着一颗孝顺之心、一颗体贴、关爱之心,一颗执着之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师的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她却做到了久病床前有孝媳。1988年她的爷爷患高血压留下了后遗症,行动不便,更严重的是大小便也失禁了,屎尿经常弄到床上。但是她爷爷脑子清醒得很,开始不好意思说,因为是孙媳多有不便,可是她一想到爷爷随时都会因此而生褥疮,就强行帮助爷爷进行大小便。她耐心给爷爷做思想工作,宽慰他:为老人尽孝不分尊卑、不分男女。就这样她整天给爷爷接屎接尿,还换洗被褥拆洗干净。她一有空便陪伴在爷爷身边,按时按餐给爷爷喂粥、喂饭,每天替爷爷换衣服、搓身、梳洗,倒屎、倒尿,常换被褥,若遇到大便不顺时,就带上皮手套处理,小便不通时就插尿管解决,还坚持每周洗一次澡,还坚持经常为爷爷翻身。无微不至的照料爷爷,爷爷心情不好的时候心平气和地安慰他,讲故事逗老人开心,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她爷爷十几年卧床,身上从未患过褥疮皮肤完好,快乐的在度过了人生的最幸福的16个春秋。
如今她还有70多岁的婆婆和80多岁的老母亲需要照顾,老母亲年老体弱,患有严重老年痴呆症,生活上几乎无法自理。面对这些可敬的老人她没有选择逃避,而是毅然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不管多忙多累从没忽视对老人的照顾。刘爱梅对“孝顺”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孝顺不仅仅是让老人吃好穿好,还要给予老人更多的精神关怀。作为媳妇,要做到尽善尽美的“孝顺”是不可能,但只要自己真心去做、用心付出,就终会有回报。面对两个需要照顾的亲人,她“孝”字当先、“爱”字装心,数年如一日艰辛付出,交出了圆满答卷----她是远亲近邻眼中公认的好媳妇。
她和丈夫结婚,至今已近30个年头了。作为女人她恪守妇道,洗衣做饭家务活全包,几十年来与丈夫互敬互爱,彼此信任,相夫教子。只要丈夫不在身边她时时都不会忘记提醒他添衣加被,不管多晚她总会等丈夫回来吃饭,是同事和邻居认可的“模范夫妻”。2004年她的儿子不幸出车祸了,作为母亲的她每时每刻都在经历着痛苦的煎熬,但是为了安慰丈夫,不让丈夫再难过,她强忍着悲痛上班,毅然和丈夫共同撑起了整个家,在照顾两位老母亲的同时,还要细心照顾三个年幼的孙子,不要说休息,就连忘记吃饭也是常有的事。作为家里的老大嫂,她总是朝着家和万事兴的目标去努力,兄弟们谁有事她总是跑前跑后安排的周全,该拿钱的拿钱该出力的出力,她总是说:“只要家里和睦平安我吃点儿苦算什么呢”。
她把所有的激情和热情都投入到工作中去,她说:“发生再大的事情,只要能走路就不能停止工作,”,她几十年如一日,每天都是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校,风雨无阻,有时候还忘记回家吃饭。就在失去儿子最痛苦的日子里也没有耽误过一节课,她说“:儿子没了我还要活下去,不能因为私事耽误更多的孩子,我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去爱,去教育。付出了总有回报,几年来她所担的班级一直成绩优异,名列前茅,得到了家长和领导的一致好评。成绩不能满足,名誉催人奋进。作为一名教师,她觉得自己始终要践行为人之道,从师之道。特别在实施教师绩效考核的今天,她觉得教师更要讲敬业和奉献。她也正是这样做的,坚守着三尺讲台辛勤耕耘、开拓创新、默默奉献。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