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河南陈丛焕
陈丛焕,女,59岁,河南省清丰县棉纺织厂退休职工。
陈丛焕在弟弟住院的150多个日日夜夜,始终守候在弟弟的病床前不曾离开,并无微不至地照料植物人弟弟两年直至病逝。她十几年如一日默默承担起了赡养五位老人(丈夫的姨母、丈夫的母亲、她的父母和姨母)和抚养弟弟的2个未成年孩子的重任而无怨无悔。她用瘦弱的肩膀承受着生命之重,生活之痛,以拳拳的孝心、宽厚的善心、伟大的爱心、坚毅的恒心,谱写了一曲当代女性孝老爱亲的奉献之歌、真爱之歌、生命之歌。
遭遇大难照顾弟弟不离不弃
1999年1月的一天,陈丛焕的弟弟突遭车祸,在手术后住院治疗的150多个日日夜夜里,陈丛焕始终守候在弟弟的病床前,喂药喂饭,端屎端尿,困了就趴在床边睡一会儿,饿了就泡一包方便面,始终不曾离开弟弟的病床。弟弟的生命体征平稳了,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却成了植物人,医生建议回家保养,从此,陈丛焕又全力帮助弟妹踏上了照顾弟弟两年的漫漫长路。在最初出院回家的一段时间里,陈丛焕不甘心弟弟成为植物人这一事实,她到濮阳、去郑州、上北京辗转于各大医院寻医问药,寻求治病良方,然而得到的回答都一样令她失望,说:“除非有奇迹出现,否则植物人很难苏醒过来”,但陈丛焕并没有丧失信心,悉心照顾弟弟不离不弃,她白天忙完工作,下班后便骑车一个多小时到弟弟家照料,第二天一早又赶到厂里上班,如此往返奔波,每晚不离弟弟左右,给弟弟捶背揉肩、按摩四肢、翻身洗身、喂药喂茶、端屎端尿,大便排泄不畅时,她就蹲在一旁用手指帮忙抠出粪便,总是让弟弟睡的床铺保持的干干净净。在他的照料下弟弟居住的房间没有一点异味,全身没有出现一块褥疮,同时,她还时常呼喊弟弟的名字,坐在弟弟的床前给他拉家常,希望弟弟能够苏醒这一奇迹的出现,就这样她一做就是700多个日夜。然而,天不怜人,她的弟弟再也没有能够苏醒过来,2001年,弟弟因肺部感染,医治无效,撒手人寰。在弟弟弥留之际她向弟弟做出承诺,要代他尽孝赡养父母,尽责抚养孩子。弟弟去了,陈丛焕悲痛欲绝,再也承受不住这一沉重打击,加上操劳过度,她病倒了,消息传出,娘家人、婆家人、邻居、老同事纷纷上门看望安慰,深深为她的亲情大爱所感动。
代弟行孝尽责无怨无悔
弟弟去世后,赡养父母的重担,就落在了陈丛焕那瘦弱的双肩之上,对此她始终牢记对弟弟临终时的承诺,代弟弟尽孝赡养父母,尽责抚养孩子,这一做就是10年。弟弟刚去世时,年过七旬的父母承受着失子之痛,整日郁郁寡欢,为安慰父母,陈丛焕无论再累每天下班后总回到父母家中,陪父母聊天,做家务,干农活,使父母渐渐淡忘了失去爱子的痛苦,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父母走出失去爱子的阴影之后,陈丛焕无论再忙也要抽空隔三差五到父母家去看望,遇到父母有病,她总是守候在床前,端茶送水,喂药喂饭,照顾得无微不至,村里人对他们有丛焕这样的女儿非常羡慕,常对他们说:“您老两口养了一个好闺女,比有儿的人家还要强啊!”为了更好地照顾已进入耄耋之年的父母,在征得丈夫和婆婆的同意后,她将父母接到了自己家中。父母是接来了,该怎样处理一家人的关系呢?她深知,公公去世后婆婆的性格孤僻,如果家庭关系处理不好,不但父母不能够幸福生活,婆婆也会受到影响,为此,他对婆婆高看一眼,厚爱一分,让老人们分开时间吃饭,做好饭后先给婆婆端上,有好吃的,让婆婆先吃,然后才让自己的父母吃,这种状态一直维持了3年,直到婆婆发现其中的隐情,说丛焕委屈了自己的父母,坚持以后要一家人同桌吃饭,从此一家人天天坐在一起吃饭,享受着人间的天伦之乐。在行孝父母的同时,陈丛焕不忘承担抚养弟弟孩子的责任。弟弟去世以后,考虑到弟妹农活忙,负担重,陈丛焕把弟弟的两个孩子接到自己家中,照料他们生活,供他们上学,有好吃的先让他们吃,买新衣服先给他们买,孩子之间发生争执,她总是说服自己的孩子让步,他弟弟的孩子说:“姑母待我们比亲妈还要亲”。就这样,她一直承诺着对弟弟临终时的诺言无怨无悔。
孝心使然赡养婆、姨心甘情愿
陈丛焕的家庭是一个特殊的家庭,丈夫从小过继给了姨家,没有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哥哥长大后在外地工作,不在父母身边,父亲去世较早,家里只有母亲一人,形只影单,无依无靠,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日渐艰难,身边需要有人照顾,看到这种情况,陈丛焕于心不忍,于是就有了把老人接到家共同生活的想法,谁知,给老人一说,竟然不通,原因是丛焕已照顾了三位老人,她不愿再给丛焕的家庭带去累赘,再者对小儿子(丛焕的丈夫)未尽到抚养义务,也不愿麻烦孩子。丛焕得知原因后,就与丈夫一起做老人的工作,她说:“娘啊,虽说您没有抚养朝彬,可您对他有生身之恩啊,什么时候您都是他的亲娘,我是您的儿媳,对您尽孝是我们的责任啊!您对自己的孩子又有什么不好意思呢?况且您的年事已高,自己生活我们也不放心呀”,就这样经过夫妻俩多次苦口婆心的地劝说,老人终于被陈丛焕的诚心、孝心所感动,两人相约,每逢冬季寒冷季节,就一起生活。”陈丛焕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10年来,每到冬季,就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床铺打理得整整齐齐,还煞费苦心地做一桌老人爱吃的可口饭菜,待一切准备就绪,才把婆婆接来。老人这般日子,惹得邻居们羡慕不已。
2007年,陈丛焕得知二姨的4个儿子,孙子及儿媳们外出打工无人照顾,身体状况不佳,就把二姨接到自己的家里。经过一个多月的悉心照顾和调养,二姨的身体状况判若两人,只见老人面色红润,精神矍铄。丛焕的这一举动,使邻居们对她又平添了一份敬重。可是二姨看到丛焕忙里忙外,觉得对不起孩子,就坚决提出要回到自己家里,丛焕坚决不让,二姨看拗不过外甥女,每年大部分时间都住在陈丛焕家里。
十多年过去了。就这样,陈丛焕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按着顺序挨个伺候着每一位老人。邻居们和她开玩笑地说:“你家成了敬老院了”。转眼间丈夫的姨82岁时寿终正寝,丈夫的母亲已80多岁,自己的父亲89岁,母亲87岁,二姨81岁。他们身体健康,生活安逸,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
陈丛焕用她那最朴实无华的真情、孝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诠释了人间的深沉大爱。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