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晓鑫简要事迹
韩晓鑫,女,2002年3月出生,清丰县固城乡实验小学六(一)班学生。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的故事比比皆是:王祥卧冰,李密孝祖母,孟中哭笋、百里负米、芦衣顺母……在固城乡实验小学,韩晓鑫同学用她瘦小的身躯向我们诠释了令人感动不已的“孝”的故事。
韩晓鑫的遭遇很是不幸。未出生,爷爷奶奶相继去世。两岁时,母亲因病去世。八岁时,她就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扫地、洗衣、整理房间、炒菜做饭。星期日完成作业后就和姐姐一块儿帮爸爸去田里劳动,姐姐常常陪伴在小鑫身边,晚上还给她讲好听的故事。
然而,快乐的日子却是那么短暂。在晓鑫8岁(二年级)时,不幸再次降临——2010年大年初三凌晨,小鑫18岁的姐姐因病送进了医院,当天夜里抢救无效而永远离开了小鑫。小鑫怎么能相信眼前这一切呢?往日和姐姐快乐生活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在眼前,那个每次打工回来给她买好吃的、漂亮的衣服,像母亲一样爱她的姐姐怎么说没就没了呢?小鑫感到非常孤独、难过。她的父亲伤痛欲绝,这位可怜的人再也承受不了生活带给他一次又一次沉重的打击,整个人变得异常颓废,精神恍惚。整日喝酒消愁,身体也越来越差。
看着眼前的景象,小鑫告诉自己:一定要坚强起来,因为父亲只剩下她一个亲人了。每次父亲买来好吃的,小鑫总是给父亲多留一些;看到父亲不高兴时,小鑫总是想办法让父亲开心;每当父亲从地里干活回来,小鑫一听到脚步声,就迎上前去,帮父亲放东西,拿来板凳端来水,还给父亲捶捶背。每逢星期日,小鑫写完作业,就帮着父亲洗衣服。大件的衣服用洗衣机,小件的就用手洗。在父亲的指导下,小鑫还学会了使用电磁炉。每天下午放学后,小鑫先做饭,吃完饭后,她抢着刷碗,让父亲出去散步,活动活动身体。一切收拾妥当后,她就抓紧写作业,遇到不会的题就跑去问附近的同学。第二天早晨,她不等父亲叫,就早早地起床:打扫卫生、做饭。等把饭盛好后,才叫父亲起床。
同学们有漂亮的衣服、可口的零食、精致的玩具……懂事的小鑫从来不给父亲要这些东西,即使过生日也是这样。记得有一次过生日,小鑫只是买了一个只有2元钱的小蛋糕。因为小鑫知道父亲身体有病,已经没有能力打工挣钱了。常年还要吃药,哪来那么多钱呢?现在父亲需要人来照顾,自己应该多做一些家务活,这样,父亲的心里才会好受一些。8岁——一个其他孩子还在妈妈怀里撒娇的年龄,我们的小鑫却生长在这样的艰苦的生活中,但她依然自强不息,坚持学习,争优争先,成长为一个孝顺、善良、懂事的好孩子。
记得一个冬日的夜晚,晓鑫睡得迷迷糊糊的。忽然听到父亲微弱的叫声。原来,父亲喝完酒后开始头痛。晓鑫连忙起来倒水。小鑫看着眼前憔悴又痛苦的父亲,内心很难过。她不时地给父亲捶背,揉额头,以减轻父亲的痛苦。父亲一阵呕吐后,晓鑫忙为父亲擦洗干净。就这样,等一切收拾干净,父亲安稳下来时,天已蒙蒙亮了。晓鑫又把早饭做好,拖着疲倦的身体去上学了。
2013年秋季,眼看着田地里的玉米熟了,家家户户都把玉米收到了家。可这个时候,小鑫除了大爷、堂哥外,再也找不到帮忙的人……她父亲焦急万分,晓鑫毫不犹豫地对爸爸说:“让我和你去地里收玉米吧,我也会干!”就这样,身体瘦小的她在地里一趟趟跑着,一双小手不停地掰玉米棒。一天下来,小手腕累得都抬不起来;第二天,要强的她依然和父亲一起去地里干活。这是怎样漫长的七天啊,小小的她硬是和拖着病躯的父亲把地里(6.5亩)的玉米全部收完了!就这样,小鑫用她那稚嫩的双肩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为父亲撑起了一片天。
由于长年喝酒,再加上多病,晓鑫的父亲身体日趋虚弱。2014年2月的一天,父亲躺在床上昏迷不醒,晓鑫赶紧叫来她大爷家的哥哥、嫂子。大家赶紧将她父亲送到医院。在医院里,小鑫时刻守在病床前。由于缺水,父亲的嘴唇起了一层干皮,小鑫用棉签细心地涂一涂水;由于吐不出痰,一侧身,父亲满嘴都是唾沫,小鑫随时擦拭;发现尿袋满了,小鑫及时倒掉。白天,当一切忙完之后,一有空闲,小鑫就拿出书来学习。夜晚,小鑫的眼睛紧紧盯着看着吊瓶,不敢有一丝的疏忽。实在困极了,就趴在床边打个盹儿。住院的第七天,父亲撑不住了,晓鑫默默地望着父亲那瘦削而苍白的脸,她哭着说:“爸爸,您就睁开眼睛看看我吧!你走了,就剩下我自己了。爸爸快醒过来吧,小鑫需要你……”然而,父亲还是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小鑫。
如今,小鑫和堂哥堂嫂生活在一起。令她最开心的一件事就是去年堂哥为她庆祝12岁生日。堂嫂亲自做了一桌丰盛的菜肴,全家人开心地聚在一起。想起父母时,小鑫的眼泪总是不由自主地流下来。但是,小鑫依然相信明天会更加美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因为有许多好心人都在关心着她。她说,一定更加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报答曾经帮助过她的人们,报答这个充满温情的社会。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