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好人榜 > 感动濮阳年度人物 > 感动中原年度人物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李连成

作者: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16-08-26 11:53:02   

李连成.jpg

  李连成,濮阳县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共十六大代表,全国十、十一届人大代表,全国劳模。大型现代豫剧《村官李天成》和央视《当家人》电视剧中李天成的原型。
        10年前,他把自己和股东们的企业低价转给全村群众,拉开了全村发展股份制企业的序幕,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今日,西辛庄村成了人均收入超过9000元,固定资产达2.4亿元的富裕村、文明村!”
        出濮阳县城南行20多公里,庆祖镇向东,排排红顶白墙的农民公寓与花木草丛交相辉映。这里,广场宽敞,工厂林立,千亩生态林凝绿滴翠,环形人工湖垂柳依依。这就是闻名遐迩的西辛庄村!把村子带向“社会主义新农村”之路的就是全村村民的领头人——村官李连成。
        10月22日下午,在西辛庄村,54岁的李连成脚步匆忙地向记者走来。如果不是群众介绍,记者绝对不会把眼前这位衣着朴素,貌不惊人的农民和光环绕身、闻名遐迩的李连成联系在一起。下午,两个台湾商人在这里考察,准备建台商投资区。近段时间,法国、加拿大和德国的客商也纷纷来洽谈投资事宜。今天县委书记要来,省里一位领导也要来,李连成仿佛永远是忙碌的。
        “我要是喝村里的一盅酒,就割我的舌头;要是乱花村里的一分钱,就剁我的手指头!”——李连成
        20年前的西辛庄村是什么样子?“房屋破旧,缺衣少食。”60岁的村民李留山说,“盐碱滩地里长不出庄稼,我们只好用来熬盐,用卖盐的钱来维持生计。”饥饿的感觉有多强烈,求生的欲望就有多强烈。
        1983年9月,李连成敏锐地意识到,中原油田和刚刚建立的濮阳市需要大量蔬菜,于是他以年薪一万元的气魄聘请了一位蔬菜专家,在村里率先建起了塑料大棚。率先向财富冲刺的李连成,成为西辛庄村商品经济路上的第一个跋涉者。
        那是一段泪汗交加的悲喜岁月。李连成在蔬菜大棚里,一住就是7年,像苦行僧一样终日侍弄着蔬菜。每天凌晨3点钟,他准时起来把菜送到20公里外的市里去卖。7年下来,被称为“能人”的李连成净赚了17万元,成了全村的首富,一座470平方米的两层小洋楼也在西辛庄村拔地而起。但那时的西辛庄村是什么样子呢?600多名村民的温饱解决了,但还是很穷,孩子上学和看病都没钱。1991年8月,在脱贫的道路上举步维艰的西辛庄村人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了李连成。在任村支书的第一天,李连成说了这样的话:“我要是喝村里的一盅酒,就割我的舌头;要是乱花村里的一分钱,就剁我的手指头!”
        “我不识一个字,群众选我当支书是要我带领大家致富,我就领着村里人搞蔬菜大棚吧。”李连成先把自己的两个大棚无偿转让给村里的几家贫困户,并向村民们承诺:谁想种大棚蔬菜,他在技术上给予指导,资金上给予扶持。两年后,西辛庄村的蔬菜大棚发展到40多棚,仅此一项,全村人均增收500多元。在带领群众脱贫的道路上,李连成跨出了第一步。
        “别人吸烟有烟瘾,喝酒有酒瘾,我就是有‘发展瘾’”——李连成
        1994年,濮阳市的大棚遍地开花。李连成认为要想奔小康,还得办企业。可村民们不放心,李连成只好挨家挨户地做工作。半个月后,李连成和其他4名党员联系8户村民,以股份制形式筹资21万元,建起了西辛庄村第一家企业--再生纸厂。为了节省开支,李连成买来了即将报废的锅炉。正值流火七月,锅炉里的温度高达五六十摄氏度,李连成拿着锤子凿子钻了进去,半侧着身子,在里面他整整凿了半个月的污垢。尖锐的铁锈水垢扎得他浑身流血,时间长了,锅炉里竟留下一道血印。第一年,7位股东人均分红12.7万元。第二年,再生纸厂的股东发展到13户,当年又赚了200多万元!此时的李连成却心潮难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憧憬在他心头挥之不去。为了让群众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他提出把价值100多万元的再生纸厂作价68万元转卖给全村群众。其他股东当然不同意。思想工作一连做了7天。喇叭里一喊,西辛庄村顿时欢呼雀跃。不到两天,全村168户筹集股金168万元,改建了造纸厂,还新建了一个再生纸厂。以后,按照滚雪球的方法,西辛庄村的企业越办越多。致富的声音由是声声入耳,开始响亮。
        现在的西辛庄村是什么样子?一组数字见证了西辛庄村的今天,
1994年至今,西辛庄村已建成股份制企业9家。另外,包括3家台商企业在内的6家企业也在这里落户。人均收入由10年前的不足700元,一跃超过9000元,全村固定资产达2.4亿元!早在2000年,全村每户就住进了205平方米的农民公寓。现在,设计新颖的敬老院、办公楼、教学楼、文化室一应俱全。
        “村里的每一分钱,挣来得都不容易,能省下来一分,就为群众办一分钱的事。”——李连成
        在西辛庄村,工人月均工资650元,而李连成每月只拿620元。司机最清楚,每次出差,李连成都要在车后备厢里装一些馒头和大葱,把吃饭的问题先安排好。一年夏天,李连成到新乡出差,花5元钱买了一个凉席在路边睡了一觉,这事西辛庄村更是人人皆知。“一次,连成跟我说,我当这么多年支书了,不知道住濮阳的宾馆是啥滋味,不知道饭店炒盘子是啥滋味,说得我心里酸酸的。”村干部李连超说。
        一件事更使西辛庄村委会办公室的谢甲威感叹不已:“去年6月份,我和李书记去濮阳市开会,走得早也没吃早饭。开完会已经是11点多钟,市里安排有饭,但村里事多,李书记急着赶回去。走到县城南关时,李书记给我一块五毛钱,让我买了6个馒头,他们三人每人两个。”他任支书以来,村里没有买过一盒烟、一瓶酒。上头来人时,李连成就请他们到自己家里吃顿便饭,现在仍是如此。前些年,李连成买了一辆夏利牌轿车,他把车开到厂里供集体使用。现在李连成坐的是一辆普桑,有人劝他换一辆好车,李连成说:“车是用来办事的,不是用来享受的,我们不攀比。”
        “当干部就是要带头吃亏,只有干部肯吃亏,才能把群众的事情办好。”——李连成
        一个村官的名字为什么叫得这么响?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会还原出一个不同的李连成。在妻子赵金镯眼中,李连成是一个带头吃亏的人。新村规划时,李连成住的地方是新村的黄金地带,要迁出一户。李连成主动提出:“我是村支书,我搬!”李连成给自家的宅基地选在了村南一个大水坑,这次搬家,光填那个大水坑就花了1.6万元。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后,他把奖给个人的5000元钱捐给了村里。
        在亲属们眼里,李连成是一个六亲不认的人。李连成年近八旬的岳父,为了给孙子在工厂里找个活,来往十几趟找他,李连成硬是不答应,把老人气病了。刚刚出嫁的女儿想在村里入股,被一口回绝。一次,李连成的一个弟弟贩运了一车煤,想卖给村里的纸厂。因煤质差,李连成坚决不同意。弟弟一气之下,动手打了李连成。
        在各级干部眼里,李连成是个勤奋得要命的人。他每天晚上12点以前很少睡觉,每天凌晨4点起床识字学习。没有上过一天学的李连成从2000年7月1日开始,一天要学会三个字,一个月向濮阳市领导交一次作业。
        在村民们眼里,李连成是西辛庄村的“定盘星”。西辛庄村家家住的是小洋楼,户户烧的是天然气,村民用水、用电、看病吃药不花钱,孩子上学全免费,日子比蜜甜。但是过着小康生活的村民却有三怕:怕连成得病,怕连成不干,怕连成调走。“俺村不能没有这个好村官呀!” 一次,濮阳市一位领导对西辛庄村民们开玩笑说,要把李连成调走。几位老人不知是玩笑话,当即围住这位领导,认认真真地说:“谁敢把李书记调走,俺就告他!”
国家副主席曾庆红:“连成的事迹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敢于自己吃亏,不能让百姓吃亏,这是他做好工作的秘诀。”省委书记徐光春:“你不但想干事,会干事,还把事干得很好啊!”



责任编辑: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