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言,男,汉族,1968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1987年10月户部寨应征入伍参军;1990年6月考入大连陆军学院军事指挥专业学习三年;1993年7月毕业后分配16野战军46师138团当排长;1994年1月提拔为连长;1998年松花江、嫩江抗洪,荣立二等功;1999年1月任作训股长(副营级),2001年1月任本团副参谋长;2003年1月赴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军事指挥专业学习一年;2004年1月—2005年12月任团副参谋长;2006年1月按部队政策自主择业回到老家在濮阳市宏业化工公司任办公室主任,并自主创业在市里做餐饮生意。
放下安逸生活,决心报答家乡
2008年,正当刘庆言在市里的生意日益红火的时候,共有29名党员的许窑村,其中的24名党员联名邀请刘庆言回村里参选支部书记,带领父老乡亲一起发展。
原来,许窑村是当地有名的“四无村”,村里没有一条硬化道路,没有任何的公益设施,没有一家企业,村集体没有一分钱。2008年由于村中账目不清、群众上访,村两委班子主要成员有的辞职、有的被免职,许窑村班子彻底瘫痪了。眼看着邻村发展的风生水起,生养自己的村庄却乱成一团糟,刘庆言在市里再也呆不住了,不顾爱人的劝阻,放下城里的工作和生意,毅然回到村里干起了“村官”。
俯下身子,带领群众干事创业
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刘庆言上任伊始的第一件是就是:抓稳定。与村里的上访户一一见面谈心,了解他们想什么,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困难。深入党员干部家中挨个谈心,沟通村里的大事小情,经过深入细致的做群众工作,许窑村这个“告状专业村”的人们盼发展、想干事的愿望日益迫切起来。
“只有带头吃亏、带头干事,群众才能信服,发展才有盼头。”刘庆言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了,任村支书5年来,他不但没领过一分钱的工资,还从家里拿钱为村里搞建设。2008年9月份,刘庆言自掏腰包2万元,给村里大街小巷安装路灯66盏。2013年,他又通过多方筹措资金,先后为村里修了3条路2座桥,建成1260平方米的教学楼一座,新打机井12眼,架设浇地电缆2条2000米,绿化美化了村庄,并安排了村庄保洁员,彻底改变了许窑村的落后面貌。由于工作成效显著,刘庆言同志多次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表彰,2013年7月30日,由河南省委宣传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民政厅、省总工会和省军区政治部联合组织的河南省第三届优秀复转军人年度新闻人物评选表彰活动,经河南省优秀复转军人年度新闻人物评选表彰活动组委会审定,刘庆言荣获河南省第三届优秀复转军人年度新闻人物提名奖;在河南军事网络电视台136期河南省第三届优秀军转干部栏目里报道《中校“村官”刘庆言》;2013年8月7日濮阳日报头版以《“中校”村官让“四无村”变了样》为标题报道了刘庆言同志的先进事迹。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