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于清贫 守望 “三平”
——范县白衣阁乡北街村老退伍军人李文祥先进事迹
解放前,曾参加济南、淮海、渡江等10余次战役,荣立一等功、特等功等,获得战斗模范等荣誉。
50年前,响应国家号召返乡务农,带领村民使家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50年来,用实际行动诠释“三平”精神,再苦再难从未向组织提过额外要求。今年1月上旬,省委书记卢展工亲自到其家中慰问,并对李文祥事迹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就是范县白衣阁乡北街村一位极其平凡的老军人李文祥
金戈铁马驰骋千里雄风,峥嵘岁月方显英雄本色。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老英雄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坚定信念毅然从戎
李文祥出生在范县白衣阁乡北街村,今年87岁,1947年入伍,从普通战士干起,到班长、排长、副连长,1956年转业到福建省建设厅建筑公司工作,1962年响应号召返乡务农,支援农村建设。他从小没了母亲,兄弟二人跟着父亲守着黄河岸边的一点盐碱地,缺衣少食。那时,他就想当兵,混口饭吃。1947年,他被招募到八路军成为一名爆破手,初步掌握了爆破技能,后转为三野十纵队爆破战士,并参加了10余次大小战役。
1948年9月,济南战役打响,济南城坚墙高,城门口密布着敌人三层火力网,一拨拨攻坚的战士倒下了。紧要关头,李文祥和战友顶着机枪的疯狂扫射,扛着炸药包冲了上去,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了,李文祥幸运地冲到了城门下。“轰”的一声巨响,城门被炸开了。那一天,至少有7个纵队的解放军冲过李文祥炸开的城门进入了济南城。这是李文祥参加的第一场战役。“敌人火力很猛,我军用重火力把敌人压住,他和战友们用三轮车把炸药包推到济南城下,码起老高,等上级一声令下,点燃了导火索,‘砰’地一声,城门炸掉了,我军7个纵队攻进了济南城。在济南战役中,由于他手持炸药包,顶着枪林弹雨,强行炸开城门,因破城门有功,他被授予二等功一次,在部队披红戴花并获得1.2元的“重奖”,为掌握爆破时间,他用这笔钱买了一块手表戴在手上。
当兵打仗,那是玩命的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中,他所在的第10纵队,经过4天4夜急行军,脚底下磨得都是血泡,没时间吃饭,抓起一把麦籽就吃,端起凉水就喝。后来在徐州碾庄和国民党的邱清泉部相遇,打得很苦,他把手榴弹捆成捆往敌群里扔,不知炸死多少敌人。在徐州太平庄战役中,已是副班长的他带领战士吃麦籽喝冷水,没叫一声苦。硬是阻击敌人四天四夜。在淮海战役的陈关二庄战役中,他手持炸药包,带领全班战士一举炸掉了隐藏的碉堡,确保了大部队前进,他因此再次荣立一等功一次,他所带的班也荣立特等功一次。
1949年4月,他随部队渡长江参加了解放苏州及上海战役。最后,他在福建参加了平潭岛战役,因战斗机智灵活被评为战斗模范,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中共党员。李文祥跟随部队转战了大半个中国,从山东一直打到台湾海峡,经历大小战役、战斗数十次,无数次与死亡擦肩而过,英勇善战、机智勇敢的他在多次战斗中屡立战功。最惨烈的一次战争是1949年5月,上海刘行镇国际电台战役。当时,敌人占据的是日军曾经营多年的工事,非常坚固隐蔽,战斗异常惨烈,负责攻坚的一个排战士,最终只剩下李文祥等三人。
军功勋章,从来是用血汗浇铸而成的
作为爆破手的他,在多次战争中冒死冲在前面,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了,而他是个幸运者,并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济南战役中获得二等功勋章,在淮海战役中获得特等功勋章,进军福建时获得一等功勋章,在渡江战役中获得荣誉勋章,在参加济南战役、渡江战役、平潭岛战役时被评为战斗模范的证书……
放弃待遇返乡支农,光荣的桂冠从来都是用荆棘编成的
1956年,时任28军83师247团某连副连长的李文祥,转业到福建省原第一建筑工程公司保卫科工作,后又主动要求调换到最艰苦的建设工地去工作,跟随单位辗转莆田、泉州、厦门、南安等工地进行施工建设。在这期间,他遇见了一生的伴侣陈宝珍,这位闽南姑娘陪伴他一起走过50多年人生路。
1962年,正值国家困难时期,国家号召干部下乡支农,脱离干部身份变成不吃商品粮的农民,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公司报名者寥寥无几。家乡穷,我要回家。这时,李文祥和几个转业干部毅然站了出来。带着领到的500元安家费,脱离了干部身份下乡支农,和结婚刚5年的妻子回到了范县农村老家。因为没地方住,李文祥和妻子起初只得住在老家村里的破庙中。在艰苦的条件下,没有文化的他硬是靠自己的努力一年时间里熟练掌握了农村四季种植技术。后来,他便被村民推举为村干部,做过生产队小队长、村委会主任,和乡亲们一起摸爬滚打20年。从那时起,他便成了全村最忙的人,白天带领村民出工干活,晚上还要召开各类会议,空余时间还积极学习农业知识。为让村民尽快过上好日子,李文祥在苦苦思索、积极实践。带领大家挖渠引水、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种地历史;带领大家种植水稻,让全村人吃上了白花花的大米;带领大家积农家肥,改良了贫瘠的土壤。
李文祥,做啥事都带头,干啥事都认真。掏粪时他站在粪池里,挖金堤河时他40天不回家。特别是在他担任村里稻改队长时期,为使麦田尽快改成水稻田,他带领村民引黄河水,挖水渠,带领大家种稻子,白天传授村民水稻种植栽培技术,晚上,他吃住在地里,看守稻田。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转,日子也越过越有奔头。
村里的70岁以上的老人回忆起当时的情况都会兴奋地说,是他带领大家搞稻改,让全村人吃上了白花花的大米,当时,这可让全村村民们激动佩服,更让周边三里五乡的群众羡慕。如今,范县的大米已成为名扬一方的知名品牌。村民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然而生性耿直、作风正派的李文祥家的生活却一直不算富裕。目前,李文祥仍和他的女儿一家四口,蜗居在一间20多平方米的瓦房内,房子还是他30多年前建的,一到雨天就漏水。
他的心里只有俺村人。“文化大革命”后,老人所在的福建省建设厅第三建筑公司专程来人请他返回岗位落实政策,恢复国家干部身份,领取各类补贴和享受工资待遇,但均被李文祥拒绝了。在他的眼里,家乡太穷了到哪儿都是为人民服务。他说得很干脆,“农村再苦再穷,我也要留下来。大家都去富地方了,穷地方没人来了,不就更穷吗!”。 “现在,不愁吃喝,这日子不错了。虽干不了重活,在家看看孙子,出门管管闲事,能帮多少是多少。想起那么多死去的战友,我知足,得感谢党的好政策。”
革命战争年代奔波战场出生入死,和平建设时期安贫乐道不问索取
64岁的原村干部董明瑞称,李文祥当村干部时间较长,但他从未与村干部或群众闹过一次矛盾,他处处迎难而上,且处事公平公正,深受群众拥护。返乡50年来,他从未因自己是功臣向县、乡、村三级组织提过一次额外要求,也没有向人炫耀过自己是功臣,群众只知道他是一名老军人。去年7月的一天,李文祥突发脑血栓。他闺女回到家见父亲病得不轻,就把他送到市中医院。在医院看完病,为了省下住院费,他坚持取了药回到村里的诊所输液。李文祥的女儿李金英说,福建省建设厅第三建筑公司以前每月给父亲700元生活补助,2006年,该公司倒闭了,工资也就停发了。也就是在那一年,一个亲戚提到,父亲的复员证,可以到民政部门领工资,这时他们才第一次来到民政部门,以退伍军人的名义要求申领工资,并头回申领到民政部门发给他每月的385元退伍军人工资。
甘于清贫 守望“三平 ”
李文祥是范县白衣阁乡北街村的一名老退伍军人,从外表看去,87岁的李文祥普通到当家里人和街坊邻居提起他时,找不到他身上有何特别之处;在北街村的村民眼中,李文祥就是一个平和清贫的老人。然而最近,村民们却发现了老人的一个秘密。
揭开这个秘密的是下基层访寒问苦的省委书记卢展工。
1月4日,省委书记卢展工来到濮阳市范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在白衣阁乡北街村,卢书记走进李文祥家中。看到李老年轻时英姿勃发身佩一枚枚军功章的军官照,卢展工问李文祥:“李老,您被授予那么多荣誉,您都立过什么功,能不能拿出来让我们看看?”老人从里屋捧出了一个已经泛黄的小布包。而在这个装满了许许多多的军功章,自1962年李文祥回到家乡,这沉甸甸的军功章就一直静静地躺在这个发黄的小布包里,一躺就是48年。
48年来,没有人知道他曾是解放军的军官、省直单位的干部;更没有人知道他曾为建立新中国抛洒的热血,为建设新中国付出的汗水,为响应国家号召返乡务农而作出的牺牲。48年来,李文祥从来没有向别人提起过自己的过去,执着而又忠诚地履行着自己支农的承诺,本本分分地当着农民,无论日子过得再苦再难,从来没有主动向国家伸过一次手,向组织上提出过一个要求。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卢展工书记对河南人总结的“三平”精神,我们在李文祥身上看得真真切切。当有人问及,你从一个当时的战斗英雄,转业到地方干部,再到后来返乡支农,你后悔过吗?李文祥平静地说:“我从没有后悔过,为人民服务在哪里都一样,现在上岁数了,干不了重活,在家看看孙子,出门管管闲事,能帮多少是多少。现在,不愁吃喝,这日子不错了。想起那么多死去的战友,我知足。得感谢党的好政策。”48年来,李文祥从未找过政府,范县民政部门只知道李文祥是一位老复员军人。他说:“找政府做什么,那是给政府找麻烦,能养活全家就行了。”就这样,李文祥以老复员军人的身份过着平凡的生活。
1984年,范县民政局为李文祥办理了退职职工救济。按照国家规定,每月发给本人应领月工资额的40%救济费26.48元,直到1985年9月。1985年10月,李文祥原工作单位发放生活补助费。2005年,李文祥原工作单位倒闭,停发生活保障费。2006年元月,范县民政部门为他办发了老复员军人待遇至今,现每月发放385元。
当李文祥的事迹详细报道后,社会各界对于老英雄甘守“三平”50年的精神深深感动,为让老英雄在这个冬天更温暖,白衣阁乡民政事务办对李文祥老两口住了20多年的三间老房子粉刷一新,房子一侧石棉瓦建的杂物间拆除后,取而代之的将是一排彩钢板房,有暖气锅炉房,有厨房、餐厅、卫生间。这个冬天,李文祥老人用上了暖气,过一个更温暖的冬天了。范县民政局称,范县将派专人与福建省有关方面进一步联系调查,征得福建方面的支持,为李文祥办理离休手续,再异地安置到范县。李文祥每月发放工资应在3000元左右。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想给老人做点好事。当记者采访李文祥老人时,他反复说,我只是作了我应该做的一点事情,让领导这么关心,当时,我真不该给卢书记说那过去的事情。
李文祥的事迹之所以感人,不仅在于战争年代抛头颅、洒热血的无畏精神,不仅在于响应号召带头支农的觉悟,还在于李文祥对待自己的功勋,对待个人得失的一种淡泊态度,在凡人与英雄的反差中,在平常平凡与轰轰烈烈的对比中,体现出的无比珍贵、令人尊敬的品格和精神。李文祥的革命事迹涌动着一种力量,源自血脉,源自灵魂,多少年来,这种力量延绵不绝地支撑着我们的民族屹立不倒。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