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濮阳”十大人物候选人事迹材料
心系“三农”痴情不改,情牵“三农”无怨无悔
――记濮阳农科院花生育种专家荆建国
荆建国,男,现年49岁,中共党员,研究员。1985年7月毕业于安阳农校农学专业,同年8月分配到濮阳农科院一直在农业科研、生产第一线从事花生育种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现为濮阳农科所花生研究室主任,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濮阳综合试验站站长。
一、二十八年如一日 把汗水洒在试验田
参加工作28年来,他一直坚守在科研生产第一线,至今已有28个春秋,“兢兢业业工作、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做事、点点滴滴奉献”是他做事做人的人生格言。“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是对他育种工作的真实写照。
花生不同于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它不仅是低杆矮秆作物,而且还是地下结果作物。其结果多少、结实性好坏、产量高低,地上部不能直接观察得到,地上部表现好的,地下部表现不一定就符合育种的理想目标。也就是说它不像其它作物那样能一目了然,而必须要一株一株的用手拔出来进行察看,这就给花生选种工作无形之中增加了非常非常大的难度。在花生育种中,每年必须在几万个单株中,进行一株一株的详细观察、一棵一棵的认真记载、一棵一棵的细心选择、一粒一粒的仔细比对,最后每年筛选出上千份杂交后代材料。况且受季节限制,时间紧、任务重,这样周而复始,年复一年,从未间断,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和意志,可想而知,是常人难以理解的。
选种是作物育种的最关键环节。作为一名育种工作者,作为一名团队的领军人物,常常思考的问题是仅靠一人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不仅自己要起好模范带头作用,最为关键的是如何发挥好团队成员的整体作用,以形成合力。为搞好选种工作,带领团队成员,常常废寝忘食、牺牲节假日,带病坚守科研第一线。为了摸清楚各代杂交后代材料的特征特性、生长发育规律,选育出符合育种目标、适宜我省种植的花生新品种,掌握第一手资料,在育种各个主要环节,不论有病与否或节假日,都要到试验地亲自参加田间工作。尤其在花生选配杂交组合时,为选准亲本,搞好授粉杂交,不顾三伏酷暑季节,和其他同志一起趴在地上做杂交,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在花生试验收获选种时,抢时间,赶进度,从早到晚,匍匐在田间30余天。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风餐露宿,起早贪黑,披星戴月,繁重的选种工作,常使他的关节肿胀、行走困难。为此,患上了腰背肌劳损、关节炎职业病,多次去郑州、北京看病就医都难以完全康复,忍着浑身的疼痛搞科研工作,从不叫一声苦、喊一声累。其毅力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其难度是常人难以承受的。为此,父母亲生病住院都没能亲自守在老人身边,家人常埋怨,亲戚不理解,同学常抱怨。
南繁加代育种是花生育种工作的又一重要环节。从1988年开始,他连续20余年坚持在海南育种基地,进行南繁加代育种研究,即北方花生收获后,冬季到海南进行加代繁育,次年春季海南收获后又赶到北方进行种植。所以南繁加代育种相当于一年种植两季花生,可以缩短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加快育种进程,但也成倍增加了育种工作量。
二、辛勤的汗水换来硕果累累
经过20多年的辛勤努力,二十多年的默默奉献,孕育和培育出朵朵科研的鲜艳花朵,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主持承担“十五”、 “十一五”、“十二五”、国家“863”计划、国家航天育种、国家花生试验站建设、国家转化项目、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2006年以来争取国家项目资金400余万元。
通过国家、省级审定濮花系列花生新品种18个,其中国家审定4个,申请国家新品种保护品种5个。获市级一等以上科技成果奖24项,其中河南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2项。据不完全统计,培育的“濮花”系列花生新品种累计示范推广3000余万亩,创社会经济效益28亿元。花生育种是濮阳市农科院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在国内、省内享有较高知名度,育成品种数量占全省审定花生品种的约1/3。
因此,他成为我院主持国家级项目级别最高、项目数最多、争取经费最多、获得省市级成果奖最多、培育审定新品种最多、申请国家新品种保护最多的花生专家。被同行专家形象誉为“多产专家”,被同事誉为“魔道专家”,被老同志誉为不知疲倦、拉车不止的“老黄牛专家”,被农民亲切地誉为“荆花生”、“傻子专家”、“没有架子的专家”、“金元宝专家”。
他也因此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卒,从一个小小的中专生,逐渐成长为一名国家级的花生专家,先后获得“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专家;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第四、六、八批濮阳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濮阳市“爱岗敬业道德模范”、濮阳市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获院优秀党员和先进工作者称号。
三、创新服务三农方法,惠及千家万户
通过创办示范样板田和开展技术培训,将新品种和新技术变成农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用得好的致富技能。近几年建立高产试验示范田、示范方16个,举办技术培训班15期,累计培训县乡和技术骨干80人次,培训农民6000人次,培育科技示范户180户。通过这些措施,起到示范作用,典型引路,辐射带动千家万户,惠及广大农民群众。据不完全统计,“十五”以来,主持选育的“濮花”系列花生新品种累计示范推广3000余万亩,增加社会经济效益近28亿元。
四、切实履行党支部第一书记职责,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2010年5月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到清丰县韩村乡大韩村任党组织第一书记,按照市委、市政府及清丰县委、县政府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与要求,在深入调查走访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围绕主导产业,培育新型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一是帮助村里科学制定村级发展规划;二是理清发展思路,明确主导产业与优势产业,确定发展模式;三是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空间;四是通过参观考察学习,引导村民拓宽思路、开阔视野,增强发展的动力;五是加强科技培训,培养新型农民,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六是培育龙头,壮大基地,拉长产业链条,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突破口;七是积极改革小麦花生种植模式确保小麦花生双丰收。通过以上措施,切实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使村里发生很大变化,给农民增“智”的同时,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驻村工作和生活中,按照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的要求,严格按照党的政治纪律、财经纪律办事,自我约束,勤俭节约,洁身自爱,廉洁奉公,切实履行自己的廉政职责任务。从没有在村里报销1分钱,也从没有在村里吃过一顿饭,从没有向村干部、村民要过1分钱的特产,从不扰民,到村里都是自己掏腰包吃饭。
因此,濮阳农科院及他个人获得全省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先进选派单位及全省党员干部驻村任职优秀第一书记、濮阳市驻村任职先进选派单位及驻村任职先进个人。
五、践行落花生朴实无华、无私奉献的精神
无论你处在什么单位,处于什么样的岗位,我们都要像花生那样,有着朴实无华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不图名利、不张扬的精神。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苹果、石榴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的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啦,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树立事在人为的观念,坚信宁静致远的思想境界,将落花生精神付诸实践,尽心尽力地像落花生那样去生活、去做人,为我国花生育种和生产做出自己的贡献,为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濮阳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目标。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荆建国同志就是这样,始终心系“三农”痴情不改,情牵“三农”无怨无悔,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默默践行落花生精神,用真心、真情、实干描绘着三农发展的壮丽诗篇。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