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并不都姓王,却有一个共同而响亮的名字叫老王;10年里,他们义务为小区居民提供服务近千起;他们身兼多职,为着同一个追求汇聚成一支队伍——
老王和他的“螺丝钉”团队
“真是太谢谢了!大热天的,又麻烦你们跑一趟!”8月30日,盟城小区居民张文胜端着洗净的瓜果招呼着客人,眼瞅着自家又通电了,张师傅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这天中午刚忙活完绿化队工作的王存三就接到了张师傅的求助电话,说家里突然没电了,周围邻居家都有电,肯定是自个儿家的线路出了故障,老两口正不知所措,急得团团转。王存三挂了电话,立马叫上“老王帮你修”服务队队员贾志强,两人火速赶到张师傅家,仔细检查后发现是张师傅家负载过重,导致保险丝烧坏跳闸了,两人更换了保险丝,张师傅家又恢复了正常通电。
“不管您有什么事儿,一个电话,我随叫随到!”这是王存三经常挂在嘴边的话。“王队都是第一时间冲上去,我们也不能拖后腿啊!”服务队队员贾志强笑着说。
一个领头儿,五个兵,爱心帮扶组成团儿
“我姓王,他姓李,我们并不都姓王,却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老王。你能修,我能干,我们会的技能不相同,却为着共同的追求汇聚到同一支队伍———老王帮你修服务队”。一走进“老王帮你修”服务队工作室,映入眼帘的就是这支朴实而诚恳的服务队队歌。
王存三是“老王帮你修”服务队的组建者,也是这只服务队的“灵魂人物”,老王今年51岁,是第八社区管理中心物业管理一区环卫绿化队队长。工作中的老王勤勤恳恳,市劳模的荣誉称号以及厚厚的一打荣誉证书是他辛勤工作的见证。
老王虽不善言辞却是个热心肠,再加上他对电焊维修方面颇为精通,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给居民提供免费维修。盟城小区新盟里的黄汉德师傅,儿子在前线工作,黄师傅每天都要一个人骑三轮车送小孙子上学。一次,在路上,三轮车坏了,他非常着急,正好遇到了要去上班的服务队队长王存三,老王二话不说回去拿来工具,蹲下来给他修车,三下五除二很快就修好了,没有耽误黄师傅送孩子上学。
“小区里还有好些老人像老黄师傅这样,子女大多又不能常常陪在身边,遇到个紧急情况,他们找谁帮忙呢?”回忆起成立服务队的初衷,王存三这样说。盟城是个高龄化的小区,光7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700多个,在老王看来给他们提供义务服务变的必要而迫切。
“刚开始,是王队长一个人‘单打独斗’,久而久之附近好些居民都知道我们这有个‘老王’,有困难找‘老王’,准能帮着解决。”王存三的同事,也是“老王帮你修”服务队队员的焦开建开玩笑地说,“后来我们跟王队说,成立个服务队吧,也不能‘好事’都让王队一个人做啊。”
2005年,王存三与另外5名同事一同组建了这支便民服务队,给服务队起名字的时候,有队员建议到:“王队在居民中已有了良好的口碑,那就借王队的名儿提高咱服务队的知名度。”就这样“老王帮你修”服务队,在盟城小区诞生了。
针对小区里的孤寡老人多这一实际情况,服务队进行定户结对,上门服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又增加了很多项目,服务的内容也不断丰富,他们帮助小区内的孤寡老人安装水管、更换灯管,修复三轮车、打扫卫生、修理桌椅板凳、检查用电安全等等。凡是有益于小区居民的事情,他们都会义不容辞地去做。10年下来累计帮扶的数量近千起。
孤寡、高龄、空巢老人的好保姆
由于盟城小区老年人非常多,他们的孩子又大都不在身边,有的非常需要帮助,“老王帮你修”服务队除了随叫随到的爱心志愿服务外,老王在做了充分的调研统计后,有针对性的首批建立了吕凤英、何贵宣等10个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孤寡、空巢老人的档案,作为长期帮助的对象,定期上门服务。
2012年8月25日,服务队队员如期来到了古城里8号楼1单元89岁高龄的曾师傅家,这两位老人身体还不错,但由于年纪大了,很多事情不能做了,孩子又不在身边,所以有些事情做起来非常困难。现在服务队除了给他们留下方便联系的爱心卡外,又定期上门服务,给他们检查水、气管线、水龙头、日光灯、电线线路、擦门窗玻璃等等服务,让他们在家里有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还帮助他们买米、买面、买油,让他们衣食无忧。
家住盟城小区红梅14栋2单元5号的娄女士今年已经70多岁了,家里就她一个人住。2012年12月21日早上起来后,娄女士发现厨房的灯不亮了,自己也动不了,正在发愁怎么办好。这时,她看到电视柜下压着的的“老王帮你修”服务联系卡,就抱着试试的态度拨打了王存三的手机号,希望能给维修下。王队长接到电话后立刻答应下来,下午就和“老王帮你修”志愿服务队的成员,带着工具来到了娄女士家中将厨房的灯修好了,并将其他屋中的灯都检查了一遍才离开。临走时,娄女士握着王存三的手,感激的说:“多亏了你们,要不我真不知道该找谁了。”
这一措施施行后,虽然加大了服务队的工作量,但得到了孤寡老人们的热烈欢迎,服务队被誉为小区“孤寡老人的好保姆”。
排忧解难“螺丝钉”,哪有需要往哪钻
去年8月份,家住盟城小区桑濮里的李炳聚师傅突然给服务队打来电话,说厨房里的水管线漏水了,也不知是哪里出了毛病,怎么也止不住。王存三知道情况后,提着工具箱和服务队员刘继武来到李师傅家里,发现是管线被腐蚀导致漏水,他们帮着李师傅买来管线,更换、安装好。
“他们两三下就帮我解决了问题,要是我自己整,不知道要忙活到啥时候!”李师傅说。
“我们就要当小区里的‘螺丝钉’,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往哪里拧、往哪里钻。”王存三说。
8月7日下午,市区突降暴雨。盟城的地势西高东低,不到一个小时,小区里的雨水全部滔滔流向东围墙外的帝丘路上,使那里的水瞬间就没到了行人的膝盖。车辆出不去了,人员也无法行走了,居民的出行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王存三带领着服务队的队员全体出动,打开了路边的三个雨水井盖,让积水畅通的流出。
原本应该迅速减少的积水,反而越积越多,这是怎么回事呢?经过大家仔细的寻找污水源,终于发现,原来由于帝丘北路施工,那里的施工人员误将市里的排污管道接到了盟城小区的排污管线上,造成了濮阳市的污水一起流向帝丘路,导致极短时间内帝丘路的积水迅速膨胀起来,有漫进小区内的危险。
服务队人员一面打开了帝丘路所有的雨水井盖,一面告诉污水提升站全速排水,控制住了水涨的速度。经过三个小时的奋战,终于将路面积水排除干净,他们一个个累得腰酸腿疼、浑身湿透。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又马不停蹄地下到1米半深的雨水井里面进行堵塞,把两个管线分离开,让市里的雨水走市里的雨水管道,这样就避免了再下大雨的时候雨水倒灌,淹掉帝丘路,彻底解决了这一安全隐患。
“有这样的服务队在身边,真舒心!”
“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小区居民安学勤说。
“有事找他们帮忙,他们总是尽心去办,从不推脱。”小区居民王玉同说,“有这样的服务队在身边,真舒心!”
2009年十月一国庆节这天,小区新盟里4号楼一楼的两户住户,坐在家中都能不时闻到从窗外飘进室内的阵阵恶臭。两家人都出来查看,发现是地下室下水道阻塞,污水、粪便已从破裂的下水管中涌出,恶臭冲天。王存三修理完草坪从这路过,他看到两家人望着下水道发愁的面容,上前查看情况后,说:“放心吧,好弄!我回队上拿工具,今天就给你们收拾好!”
随即王存三回单位拿来了自制的疏通下水道的工具,喊来服务队员焦开建和黄志敏帮忙。他们一起挖开一个60公分的土坑找到下水管线,将下水道管线从中间切开,虽然阵阵臭味熏得让人难以靠近,但他却坚持着将堵塞在管内的粪便、污物都清掏出来,然后用大一号的塑料管套在原来的管线上,再用铁丝捆绑牢固,就这样前前后后折腾了5个多小时,堵塞的下水道才恢复了畅通。
临走前,他们还帮着居民把污物清理干净,两家人感动地不知说什么好了,商量后,这两家人代表整栋楼的居民,给服务队送去了感谢信,称赞王存三和服务队的同志是“急居民之急,帮居民之所需,不怕脏累,热心为居民服务的好同志”。
“你们总是这样忙前忙后,干这又脏又累的活儿,图个啥啊?”有小区里的居民这样问他们。
“居民有需要,我们就愿出分力,没什么大不了,解决了问题,看着大伙高兴,我们心里也高兴。”王存三憨厚地说。
十几年来,“老王帮你修”志愿者服务队始终以“爱心献小区,真情暖人心”为行动口号,以发扬雷锋精神为宗旨,以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服务居民、服务社区为信念,尽己所能,不计报酬的帮助他人,时刻践行着志愿精神,为建设和谐文明小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有事您说话,老王帮你修”,服务队这句响亮的口号响彻在盟城小区的家家户户。王存三带领的“老王帮你修”志愿者服务队,以实际行动让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闪烁光芒。
“早以盛名归国色,并将全力绚春光”,“老王帮你修”的红马甲正如一朵朵盛开的牡丹花开放在小区的土壤里,芳香四溢在春光里,他们的奉献精神像涓涓细流流淌进小区居民的心坎里,让他们感到了温暖,感到了亲情,感到了和谐社会的博大情怀。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