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好人榜 > 道德模范 > 濮阳市道德模范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孙德超

作者: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16-12-07 20:44:02   

诚实守信—孙德超.jpg

孙德超,河南省中原油田公安局文中派出所社区民警,三级警督, 1990年参加工作,200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三次被评为中原油田公安局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连续6年当选十佳社区民警,2007年当选中原油田平安建设先进个人,2008年荣获河南省公安厅维稳工作双十百佳民警,2012年被评为河南省省直机关青年岗位能手。
  由乱到治和转危为安
  文中派出所管辖的第一社区管理中心的花园小区、天美小区,面积4平方公里,居民人口15700人,流动人口1200人,由于历史的原因,这里油田职工和附近群众的关系一直不和谐, 2005年孙德超到了这个社区后,为了摸清除小区的乱点,他挨家挨户进行走访,征求居民对搞好治安的意见,经过一个多月的走访,大家反映最大的问题,就是小区的夜市扰民,一到夜晚喝酒声、打骂声、唱歌声通宵不断,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猛一听这个问题孙德超也犯难,这是个经营了十几年的成熟夜市,要把它搬走,对他这个初来咋到的社区民警来讲,无异是天方夜谭。他厚下脸皮天天往油田社区和地方政府跑,和领导汇报社区需要一个规范的夜市,这对治安管控和就业都有好处,在他的努力下,油田和地方政府专门在生活区外划出了一块地方。为了让摊贩搬离小区,那段时间他既是一个民警,又是一名城管,劝也有,求也有,催也有,吓也有,用尽了一切办法。卖卤肉的王师傅怎么也不肯搬走,我一连几天上门做工作,老王就是不吐口。没办法,晚上他就带上酒,陪收摊的老王聊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老王被他的耐心打动。几个刺头摆平后,夜市终于搬离了生活区。
  原来天美小区有南北两个大门,都可以自由出入,居民安定祥和的生活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孙德超在走访中获知这一信息,决定啃下这块硬骨头,再次把围墙砌好后,孙德超经过日日夜夜的守护,碰到有推墙的他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大部分都选择了放弃。2006年9月28日,几个胆大妄为的不法村民在经过劝说无效后,竟然不顾警察的威严,再次将墙推到,面对不法村民的嚣张气焰,孙德超果断出击,依法将3名违法人员行政拘留,自此该围墙再也没有人敢动过一次,彻底祛除了长期以来居民的心病。
  金色盾牌热血铸就
  为了加强社区的治安防范管理,把社区3435户常住居民的情况逐户逐人登记造册,并将辖区暂住人员信息分类建档;为了提高居民的自我防范意识,他买书籍、查资料、编写教案,每季度为居民上一次法制课,每年分别为辖区30余家单位上一次法制课;为了保护辖区少年儿童,他主动请缨,除了做好中小学及幼儿园上放学期间的安全保卫工作外,还定期组织各学校及幼儿园进行各类防灾演习;为了居民的安全,他几乎每天都要在小区内巡视几遍,甚至晚上也不休息,进行重点夜查,还用喊话器提醒大家安全用电、用气。他将警民联系卡发放到每家每户,手机24小时开机。只要居民反映的情况他都会及时解决;只要是对居民有益的事他都会认真去做。有居民反映公厕的灯泡坏了,孙德超就自已掏钱买来灯泡及时换上;小区谁家老人过世,他总在第一时间出现,帮忙料理后事。在他的心中,小区的事情就是他家的事情,小区居民就是他的亲人。有一次,辖区一居民家的钥匙锁在了屋里,屋里的炉子上还烧着水。孙德超二话不说,顺着气管线,一口气爬到三楼,钻到屋里把火熄灭,打开房门,累得满头大汗,手上还磨了个血泡。这时锅里的水已经烧干了,如果再晚一点,后果将不堪设想。
  近了居民,远了亲人
  在父亲眼中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儿子,在妻子眼中他是一个不称职的丈夫,在孩子眼中他不是一个好父亲,但是在辖区群众心中他是一个优秀的人民警察。
  2012年2月19日,一连在第一社区值班忙了一周的孙德超,正准备回位于油田基地的家中,因为他答应从千里之外来探亲的兄妹,一定好好吃个团圆饭,一定要亲自把亲人送到车站。正当这关口,他突然接到,第一社区的蔡女士打来报警电话,声称丈夫对她实施家庭暴力。接到电话后,他没推脱没有多想,立即来到蔡女士家中,经过了解蔡女士夫妇只不过是因家庭琐事而发生争吵,为了不使夫妻矛盾进一步升级,孙德超忘记了兄妹之间的约定,沉下心来对夫妻二人进行耐心细致地劝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苦口婆心,直到双方握手言和才离开,此时已是晚上8点多了。而在家中一直等他的兄妹再也等不及了,便打的到车站乘最后一班长途车离开了中原油田。这次孙德超又失约了,几年不见的兄妹带着遗憾踏上了回家的路途,下一次谋面不知道又要等到何时。
  农历八月十五是他独生女儿的生日,为了确保社区居民平安过节,孙德超坚守岗位,多年没有好好地为女儿过个生日;妻子胃里长了一个瘤子做手术,几次打电话让他回去,可他总是忙得脱不开身,只好让妻子的妹妹陪护照顾;年逾古稀的老父亲因车祸住院,正赶上进行环境综合治理,孙德超只在病房伺候了父亲几天就回到了工作岗位。为了小区这个大家,他忽略了小家;为了小区的居民,他忽略了家人。在家里他不是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但是在第一社区15700个居民心里他却是一个好警察。为此,第一社区的15个离退休职工党支部书记,敲锣打鼓,将绣有“忠心为民,尽职尽责”八个大字的一块十字绣的匾,送到了文中派出所,以表达这位舍小家、为大家,大爱深情的好民警。
  封封感谢信  浓浓警民情
  在现实中,只要接到求助,孙德超即刻出现,帮人解灾排难,凭着浓浓的警民深情,获得了群众的爱戴和尊敬。
  “我叫兰丽霞,是山东德州市乐陵县宋光国村人,2011年2月13日下午,我接到中原油田公安局文中派出所民警孙德超的电话,问我是否有一个弟弟走失了······在孙德超警官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大爱无疆,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衷心感谢您,尊敬的孙警官!”这是兰丽霞将弟弟接走后从德州发过来的一封感谢信。事情要追溯到2011年的2月11日上午,孙德超在例行巡逻时发现一名流浪者冻僵在了冰天雪地里,他二话没说,急忙将流浪者待会派出所更衣洗澡、吃饭喝水,待流浪者精神状况好转之后,孙德超不厌其烦的询问流浪者的家庭住址等情况,通过流浪者的只言片语,经过多年的经验判断是德州口音,找了两个县100多个村庄,终于查明了流浪者的姓名叫兰文良,并结合当地警方获得了流浪者姐姐兰丽霞的联系方式,通过视频系统进行了确认,正是兰丽霞患精神病走失6年的弟弟兰文良。
  孙德超先后救助过多少人,收到过多少封感谢信,他记不清,派出所领导也记不清,小区的居民更记不清。
  2008年大年初一上午,大家都喜气洋洋过节。在第一社区花园小区,一名不到4岁的男童,从公园的假山上坠落,头部被石壁划开了一道十公分宽的口子,血涌如注。孩子的爷爷见此情景被吓得瘫倒在地,周围的群众也被这突如其来的事件吓的不知所措。孙德超正好巡逻到此,他先让围观群众看护好老人,然后迅速脱下衣服捂住孩子头部,抱起孩子飞奔到医院进行救治。鲜血将他的警服染红了,可是他全然不顾。在医生的全力抢救下,孩子终于得救了。当闻讯赶来的孩子父母想要对他表示深深的感谢时,他又踏上了巡逻之路。
  2008年10月19日上午11时许,退休老职工徐师傅在野外钓鱼的时候突发脑出血不慎掉到河里。当他的残疾女儿得到消息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社区民警孙德超,电话打过去不到3分钟孙德超就赶到徐师傅家,拉上其女儿和老伴向出事的地点赶。由于具体位置不清楚,孙德超一边赶一边不厌其烦地打听,比谁都着急,汗水将他的警服全部湿透了。当赶到事发地点的时候,只见徐师傅满身泥水的躺在河边上,不知是生是死。孙德超顾不上泥水污垢立即实施急救。送到社区医院后,得知徐师傅病情严重需要转院,他又联系急救车将徐师傅送到油田职工总医院。从进入急救室到做CT,从拿药到拍片,一直到转入病房都是孙德超忙前忙后,由于抢救及时,徐师傅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
  2010年9月一天晚上,孙德超接到一个报警电话。报警的是一名迷路的女青年,她说自已在文留下了交通车后在农村迷路了。接到电话后孙德超迅速赶到了报警人所称的位置,但是没有见到报警人。孙德超于是就与报警人打电话联系,结果报警人由于天黑又不知道走到哪了。孙德超一边联系报警人一边寻找。时间已到了晚上1时了,报警人最后发来短信说:“谢谢你们找我,我也不知道自已在什么地方了。你们回去吧,打搅你们了,对不起。”当孙德超看到这条信息后就给报警人回信说“你不要着急,不要放弃。我打开警报,当你听到警报后请与我联系。”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凌晨3点多,将迷路的郭某在玉米地里找到,并将其安全的送回家。
  他是老石油共同的儿子
  为使老人老有所养,不在孤独,孙德超义无反顾的照顾起了这些留守老人,担当起了一个儿子的责任。
  王大妈体弱多病,身边无人照顾,孙德超便经常上门问寒问暖、啥活都干,还给老人带去新鲜的水果蔬菜,让老人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直到老人去世。
  吴师傅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生活不能自理,老伴年事已高,家中只有一个患痴呆病的女儿。孙德超便承担起了照顾吴师傅一家的重任。吴师傅理发、洗澡不方便,孙德超就开车每月一次拉上吴师傅去理发店理发,每周一次拉上吴师傅到澡堂洗澡并亲自为他搓澡。
  老石油汪德清由于股骨头坏死做过一次手术。但是手术没有成功,致使他生活不能自理。他的孩子又在千里之外的四川普光气田工作,一年回不来几次。于是,孙德超就经常到汪德清老人家去努力解除老人的烦忧。去年3月份,老人需要重新做手术,更换坏死的股骨头。孙德超开车将老人拉到油田职工总医院,陪老人顺利做完了手术。出院时,又是孙德超亲自将老人接回家。汪德清老人逢人便说:“要是没有孙警官,恐怕这辈子我再也下不了搂了。”
  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2012年9月中旬的一天上午,中原油田公安局接到一份来自国家信访局《关于辖区居民朱油平的上访材料》回执,上访理由是朱油平没有自己的户口。几年来,朱油平为解决自己的户口问题,先后多次找相关单位交涉但一直未果。情急之下,便跑到了北京上访。接到回执后,孙德超及时与朱油平取得联系,详细了解了有关情况。
  朱油平1975年在原籍入伍,于1979年退伍后在江汉油田参加工作,1982年调入中原油田钻井一公司,1989年调入中原油田采油一厂,2001年与中原油田解除劳务合同。由于朱油平属于油田协议解除劳动合同人员,再加上油田近年来多次实施机构整合,有的单位已经不存在,有的已经改制。他又多次转换工作单位,要查找有关原始材料其难度可想而知。面对困难,孙德超没有退却,从朱油平的户口单位进行倒查,先后走访20余家与朱油平相关的单位,又到朱油平老家了解第一手资料,再到江汉油田走访。几经反复,终于在江汉油田找到一份关于朱油平的户口迁移单。孙德超如获至宝,一次次跑公安户政部门,从一个个基层派出所,到分局、总局,辗转几个省,行程近万里,历时近大半年的时间,终于在2013年6月将朱油平的户口补录成功,并为其办理了二代身份证,彻底解决了朱油平的后顾之忧。
  2012年6月,辖区一居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向孙德超求助一件不是警察份内能解决的难事,没成想正准备到河南省洛阳警察学院进行为期一个月进修的孙德超一口答应了。原来,这位居民的父母原来都是辖区的居民,由于年事已高,思乡心切便搬回洛阳老家生活。可老两口回到原籍不到半年,老父亲张洪亮就得了脑血栓瘫在床上不能动了,全靠老伴照料。老两口医疗关系都在油田,在老家看病吃药无法报销。
  孙德超得知这一情况后,积极地与油田统筹部门协调,在得知可以将医疗关系迁到原籍的情况后,就告知张洪亮的子女,但是繁琐的手续还得濮阳洛阳来回跑。他先与统筹部门结合好,再将张洪亮老两口的医疗手续准备齐全,然后带到了洛阳。为了不耽误上课,他就利用课后休息时间多次与洛阳宜阳县统筹部门结合。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或办事人员不在,孙德超就一次次不厌其烦的找。终于在孙德超进修学习完的头一天,将张洪亮老两口的医疗关系转到洛阳宜阳老家,彻底解决了老两口在原籍看病报销难题。
  滴水汇成大海,付出总有回报。靠着这份真情和执着,文中派出所所辖社区连续8年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刑事案件,更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用居民的话说:“孙德超做事认真,为民负责,这样的警察我们信得过,有了他,我们睡觉都觉得很踏实!”  




责任编辑: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