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五辈,男,1963年8月出生,濮阳县五星乡马寨村人,200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8年11月至今任五星乡马寨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自任职以来,他带领村“两委”其他人员苦干实干,开拓创新,讲发展,讲奉献,讲廉洁,讲实干,夙夜为公,一心为民,为村里办了很多实事、好事。马寨村由一个偏僻落后的乱村穷村变成远近闻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村,连年被评为市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好党支部,市级生态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李五辈同志被授予2012“感动濮阳”十大年度人物、濮阳市基层宣传文化“四有”建设热心人、学雷锋十大标兵、濮阳县“十大好人”、诚实守信楷模等荣誉称号,2008年当选县人大代表,2012年担任五星乡孝道文化促进会会长,2013年4月荣登“中国好人榜”, 8月接受《聚焦中原》专题采访, 10月进入“感动中原’候选人之列。五星乡党委、政府发文做出向李五辈同志学习的决定,要求全乡村干部学习李五辈同志吃亏奉献、清正廉洁、务实重干的精神。
感恩情结,克己奉公为乡亲
他的名字是五辈,就是在他出生后家里有了五辈人。小时候家境贫寒根本吃不饱饭、上不起学,靠全村人的救济长大成人。这份恩情,他终生难忘,心灵深处,每一个帮助过他的村民都是他的亲人。家境的贫寒造就了李五辈勤劳拼搏,不畏艰难的品格。经过打拼奋斗,他在建筑市场有了一席之地,成了市某建设工程公司的项目经理,很快摆脱了贫穷并很快致富。但他在外致富仍不忘父老乡亲,决心尽己之力为村里做些贡献。
他将红红火火的建筑项目义无反顾地交给儿子管理,决心回家乡干一番事业,为家乡建设做出贡献。由于有能力、有威信,2008年,45岁的李五辈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当选村干部以来,他以一颗报恩的心,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甘于吃亏,热心奉献,与村“两委”班子其他成员团结协作,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扎实肯干,积极进取,不计个人得失,一心扑到工作上,使马寨村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村容村貌日新月异,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广大群众一致好评。
乐善好施,大孝致爱惠民生
李五辈时常提醒自己:“作为村干部,要以德感人,以情动人,用一颗善良之心帮助困难群众”。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村内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也多了起来,他们的照看问题需要好好解决。作为村支书的李五辈组织村里的党员干部26人建立起义务帮扶队伍。他们与需要照顾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 从他们的生活起居到大事办理,只要需要帮忙,村义务帮扶队伍都随叫随到,尽心尽力帮忙。大到婚丧嫁娶,小到柴油米面,哪里需要帮忙,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每到春节前夕,李五辈还自费为村里的70岁以上老人送上50-200元不等的慰问金,每年约4000元。在我市加强基层宣传文化“四有”建设工作中,五星乡开展了“传承舜帝孝德,打造孝道文化之乡”活动。李五辈被大家推选为五星乡孝道文化促进会会长。活动开展以来,他带领促进会成员严格按照民主评议、张贴公示等程序,在全乡39个村评选出孝道先进人物130名,都送奖上门,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效果很好。以前不孝敬老人的子女变得孝敬老人了,以前孝敬老人的子女更注重自己言行和名誉了,对待老人更好了,孝老敬老之风吹遍大街小巷,深得群众拥护和赞扬。
李五辈就是在这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大孝精神鼓舞下,助老爱幼,照顾弱小,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他先后组织成立了马寨村农民体育队和腰鼓队、秧歌队、旱船队等文艺团队。体育队在2011年10月河南省第五届农民运动会上一举拿下8块银牌,在2012年9月全县运动会上荣获拔河项目第三名。文艺团队时常在重大节庆期间义演,增添喜庆氛围。新建的农家书屋、文化广场都给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休闲场所,极大地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 每年春节学校放假前,李五辈都要自己拿出几千元钱为成绩优秀的学生发放奖学金。 2012年9月份,他组织本村致富能人组建了“教育基金会”,他首先捐资1万元作为第一笔教育基金,积极发动村民纷纷参与进来。目前该基金会共有会员24名,筹备教育资金8万余元,资助贫困优秀学生100余人次。
在开展各项工作中,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严格执行既定的各项规定制度,不贪不占,一尘不染,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官,实实在在干事,赢得广大群众的认可和信任,树立了良好的党员干部形象,助推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年多来,马寨村变了,由乱而治、由穷而富,但是李五辈谋求更大发展的决心没有变,勤政廉政为民的理念不会变,相信在他的带领下,马寨村会越来越富裕,马寨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
这就是李五辈,李连成式的好村官。他以公当先,用责任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他以实为重,用担当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他以孝为本,用爱心赢得百姓尊重和信赖;他以亷作根,树立优秀党员干部好形象。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