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3年专题栏目 > 盘点2023·高质量发展看龙都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奋力谱写人民满意教育新答卷
——2023年我市教育事业工作综述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4-01-02 08:29:58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这一年,濮阳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推进各项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办学水平持续攀升,努力向人民群众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以坚定信念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统筹市直教育系统(含高校)224个基层党组织、5934名党员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坚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贯穿始终。全市教育系统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查细查,真改实改,累计确定调研课题 162个,梳理检视问题158个,制定发展举措175条,推动建章立制102个。市教育局领导班子主题教育工作清单制定情况被市委主题办通报表扬,整改整治成效被濮阳市电视台专题报道。

党建引领纵深推进。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65所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学校完善了党建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创建省、市级动态管理党建示范校20所,全市368个学校党组织建立党建文化品牌,形成了“一校一特色”工作局面。组织全市民办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通过独立、联合和挂靠建立的形式建立党组织147个,向没有党员的民办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选派党建指导员673名,做到了党的建设全覆盖。举行濮阳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时政述评比赛,760名大中小思政课教师参与比赛,全面生动讲述党的创新理论和新时代发展故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涌现出一大批德才兼备、学生爱戴的教师。2023年选树15名首届濮阳市教书育人楷模,20名“濮阳最美教师”和优秀奖,评选出10名师德标兵和200名师德先进个人,王爱红入选首届河南省教书育人楷模,张红丽入选“出彩河南人”2023最美教师特别关注教师。

教育生态持续优化。召开全市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暨廉洁学校建设工作现场会,印发《濮阳市廉洁学校建设典型经验材料汇编》和《濮阳市廉洁学校建设政策文件汇编》,制定廉洁学校创建标准,12所学校入选2023年清廉濮阳建设优秀示范点拟推荐名单,4所学校被河南省委教育工委评为2023年度清廉学校创建行动示范校培树单位。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了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对教育领域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教育行风问题进行了查处,努力营造了组织倡廉、党员护廉、干部守廉、教师尚廉、职工践廉、学生敬廉的教育生态。

各项教育事业协调并进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步伐加快。2023年实施幼儿园建设项目16个,其中已提前投入使用11个,已竣工5个,新增公办学位3690个;评估认定一批普惠性民办园,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7%。实施领航共建“1235”工程,市实验幼儿园被评为首批河南省领航幼儿园,5所幼儿园被评为首批河南省幼儿园领航工作室牵头单位。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扎实推进。编制、落实《濮阳市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专项规划(2023-2026年)》,全年投资8.32亿元,实施省、市教育民生建设项目20个、增加学位1.3万个。积极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市油田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清丰县第一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范县思源实验学校教育集团被省教育厅命名为全省义务教育优质教育集团。

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稳中有进。聚焦高中学生核心素养,推进新教材、新课程、新高考改革。市油田艺术中学、市第一高级中学、南乐县第一高级中学等7所学校被评为首批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示范校、第二批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省级示范校。加强数字校园建设,创建2所省级数字校园标杆校和80所市级数字校园示范校。

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濮阳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清丰县职业技术学校、台前县职业高中被评为省中职标准化学校,濮阳第二职业中专等三所学校已接受省厅第二批验收。建成清丰县阳紫职业技术学校(民办中职),职教资源持续扩大。依托12个院校类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中心,累计培训12853人次、技能取证10417人、1+X取证440人,总人次超出目标2000余人。市特殊教育学校开设服装加工、康复按摩、烘焙等课程,搭建了残疾孩子成人成才双向立交桥,被省教育厅评为“一校一品”特色学校、河南省标准化管理特色校。

高等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我市申报的濮阳工学院和濮阳科技职业学院成功纳入省“十四五”高校设置规划并通过教育部备案审核。2023年1月,濮阳科技职业学院经省政府批准正式设立,首届800名新生顺利入学。濮阳工学院新校区9个单体10.4万平方米的一期工程已建设完成,拟于2024年申请正式设立,届时将填补我市无本科高校的空白。

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教育民生实事顺利推进。列入省民生实事的3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全部开工建设;列入市民生实事的9所城区学校和8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已完工13所、装饰装修1所、二次结构施工2所、主体施工1所,均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023年共争取上级教育强国推进工程、义务教育能力提升和专项债资金4.87亿元,极大改善了项目学校的办学条件。

“双减”政策落地走实。探索以“双减”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机制,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课后服务、课堂教学水平。南乐县和市开德小学等5所学校分别被评为省第二批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示范区、示范校;112个作业案例和市子路小学等3所学校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案例分别被评为省优秀案例。同时,大力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2023年以来,我市学科类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由92家压减至6家,压减率93.47%,“营改非”、政府指导价、资金监管、全流程监管实现了四个“全覆盖”。“双减”工作经验被省委《河南教育工作情况》推广。

教育公平持续推进。全面落实各学段学生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失学。发放各项资助金1.2亿多元,惠及学生19万多人次;办理大学生生源地贷款35999笔共3.81亿元,最大力度保障教育公平。严密组织各项考试,先后实施高考等各类国家教育考试29次,服务考生36万多人、涉考人员5万余人次,确保了考试平稳顺利。

教育发展活力迸现

稳步推进校长职级制等“三项改革”。校长职级制改革顺利实施,已完成我市中小学校长一二级的评定工作,各县区三四五级评定基本完成。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进展顺利,65所试点学校完成“选班子、建机制、定职责、设机构”等目标任务。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开局良好,全市交流教师1440人,交流校长124人。

积极推进新高考改革。评选市级学科基地25个,启动普通高中学校育人方式大课题研究,组织完成了110余名强基辅导教师、200余名管理干部、300余名思政教师、2000余名学科教学骨干参加的新高考相配套教育教学管理主题培训。学校选课走班工作有条不紊开展,教育教学秩序良好。所有高中学校已全部进入省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对学生进行实时评价。

全面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切实发挥质量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坚持五育并举总要求,制定了《濮阳市县域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实施细则(试行)》《濮阳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实施细则(试行)》《濮阳市义务教育学生发展质量评价细则(试行)》三个文件,逐步建立县域、学校、学生三位一体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工作,引导县区和学校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人才成长观,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齐心协力打响质量攻坚战

“12345”行动引领教育发展新征程。2023年11月4日召开了700余人参加的全市教情学情分析会议,启动实施教育质量提升“12345”行动,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名师名校长培养、“三联”教研、教师“四课型”达标、教学“五环节”质量控制出台系列配套文件,担使命、锚目标、找差距、明方向、定措施、抓落实,全市教育系统掀起了抓管理、强队伍、抓教研、上质量的热潮,充分彰显了市教育局新一届领导班子顺应群众教育期盼、狠抓教学质量的坚定决心和有力举措。

成果推广惠及千万师生。作为教育部基础教育首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2023年1月份以来,市教育局先后举行了13场优秀成果推广应用现场会,并特邀成果持有方窦桂梅校长团队、吴正宪老师团队、李庾南老师团队、张秋萍园长团队莅濮培训指导,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特级教师王月芬线上开展讲座和和点评,并给予濮阳成果推广工作高度评价。推广工作也得到了中国教育学会的认可,我市先后多次参与中国教育学会组织的线上交流研讨大会,多位教师面向全国展示分享经验。目前,五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已推广到我市600余所学校,覆盖了全部县区。

教研为教师专业发展赋能。为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市教育局启动中小学教师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四课型教学达标工程。全市整体设计、分段考核、连续培养、校校参与、人人过关,通过为期三年的达标工程,扎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驾驭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一支专业素养卓越、教学基本功扎实的优秀教师队伍。同时全面开展全市义务教育联片教研、普通高中联盟教研、中职学校联校教研,常态化举办优质课观摩交流等活动,切实推进教师专业成长。市教育局多次举办高中年级主任、骨干教师“沉浸式”访学等教研活动,引导广大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致力专业成长。

健全名师名家培养机制。出台《新时代濮阳名师名家培养计划(2023—2025)实施方案(试行)》,健全名师名校长遴选、培养、管理、使用一体化的培养体系和管理机制。乡村首席教师工作室建设模式创新项目入选省基础教育教育局长出彩项目,教师发展步入快车道。2023年 ,19人获评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管理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2名教师被评为中原名师,799名教师被评为省级名师、骨干教师;2名教师被评为中原名班主任,17名教师被评为省优秀班主任;培育认定2834名市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广大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为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记者 蒋文 通讯员 林文




责任编辑:薛丽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