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改作风,全员抓招商,全力拼经济。
今年以来,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不断完善招商工作机制,持续创优路径打法,招商引资工作质效逐步提升。
一年来,陕西绿能、中税集团等13个总投资50亿元的产业项目陆续签约;水上运动基地、水上湖景剧演出等5个总投资20亿元的项目即将落实;中科谱光国际冷链物流、富士电梯制造小镇等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截至目前,完成省外到位资金23亿元,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今年1至11月,示范区11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6.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0.5%;24个“三个一批”项目完成投资112亿元,其中14个项目投产达效。新引进百度阿波罗、北理工创新中心、优必选人工智能机器人科创中心等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为示范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
在众多新项目支撑下,示范区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今年以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5.2亿元,预计全年完成5.46亿元,同比增长8.5%;规上服务业营收完成35.7亿元,预计全年完成38亿元,同比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4142万元,预计全年完成4500万元,同比增长13%。
党政领导带头招商
构建全员招商新格局
当前,新一轮招商引资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党政领导带头招商、高位推动,是发展之需,也是以“势”夺人之要,对外可以提振投资者信心,对内可以以上率下营造浓厚招商氛围。今年6月27日,示范区举行2023年招商引资集中签约仪式,集中展示前一阶段招商成果。此次共签约项目8个,总投资额20多亿元,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创新、总部金融、康养医疗等产业。项目的签约落地,夯实了产业基础,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释放了发展新动能。
11月18日,示范区党工委书记杨行玉主持召开招商项目汇报会。
11月24日,杨行玉主持召开招商工作推进会。
11月30日至12月2日,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孔伟带队赴重庆开展专题招商活动,先后到重庆盛海科技、小棕熊文旅、发那科机器人、海云捷讯、秀湖房车营地等企业,就深化项目合作等事宜进行深入交流。
12月8日上午,杨行玉会见云庐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运营总经理程华一行,双方就班家小镇策划运营进行沟通对接;孔伟会见中瑾科技(山西)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韩虎一行,双方就濮阳电商港湾基地项目座谈沟通。
主要领导干部近期密集的走访、会见,只是示范区今年招商引资、项目推进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示范区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率先垂范,重要客商亲自拜访、重大项目亲自洽谈、重大活动亲自挂帅、重点问题亲自协调解决,推动更多项目合作落地,持续掀起了招商引资工作新高潮。
以党政领导带头招商凝聚合力,示范区持续释放大抓招商的鲜明信号,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全民招商引资工作新格局。
搭建平台拓宽渠道
拓展招商新路径
近年来,示范区各级各部门瞄准主导产业领域头部企业,聚焦总部经济、文旅产业、商贸服务业、信息科技产业、高端制造业,精准绘制招商地图,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攻坚突破具有重大牵引力和带动力的行业龙头企业,推动招大引强实现新突破。
——以“走出去”为号角,“聚重点”靶向招商。示范区成立6个招商小组,建立领导带头招商机制,制定产业支持政策,搭建招商平台,强化要素保障,服务项目落地,营造“全员招商、重点聚焦、靶向发力、务求实效”的浓厚招商氛围。
——以政策为导向,激发社会招商热情。今年,示范区制订出台《示范区招商引资考评暂行办法》,依据项目开工、建设、纳税情况对项目社会引荐人给予相应奖励,对提供线索并促成项目落地的企业机构、个人给予固定资产投资三年内1‰的奖励,单个项目最高奖励2万元,吸引更多社会人士提供有效投资线索,介绍更多企业到示范区投资。
——以活动为媒介,抢抓重要招商机遇。积极到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地区,参加“双招双引”政策推介会、恳谈会、项目合作洽谈会等活动,宣传推介示范区的投资环境。今年以来,与150多家企业洽谈对接,重点引进38亿元以上项目14个。
以商招商、延链补链。示范区通过平台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方式,招商引资手法步法打法更加丰富,招商实效不断提升。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构筑招商引资“强磁场”
11月24日,示范区党工委书记杨行玉主持召开招商工作推进会,通报了2023年全区各目标单位招商任务完成情况及考核排名情况,并着重将招商引资作为放大资源优势、培育产业集群、蓄积增量后劲、制胜未来发展的关键一招,全面动员、全面出击、全面发力,以高水平招商引资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在机制上求突破。坚持领导带头、全员参与、量化考核,瞄准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重点地区,组建专业招商队伍,拜访重点客商,定向洽谈项目。依托大数据智慧生态园、顼龙科技、深港跨境电商等载体平台,设立产业链条发展基地、投资服务中心,当好企业“店小二”、做好项目“服务员”,强化跟踪服务、落地辅助、政策兑现。
——在精度上求突破。制订出台针对专精特新“小巨人”等高科技企业的招商引资政策,聚焦节能环保、电梯制造、氢能产业、电子信息等领域,绘制招商图谱,加强线索收集,紧盯头部企业,精准出击,定向突破。
——在实效上求突破。2024年计划签约项目不少于13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个,组织集中签约活动不少于3次,到位省外资金不低于25亿元。
——在争取资金上求突破。提升项目包装成熟度,申报中央预算内项目15个,申报资金6.6亿元;申报专项债项目24个,申请资金59亿元;申报新增国债项目12个,申报国债7.5亿元,通过省审核10个,国债额度6.3亿元。
在这些机制和举措的作用下,示范区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招商引资质效不断提升。下一步,示范区将紧抓机遇,用好各类招商政策和平台,坚定不移实施制造业倍增行动,乘势而为,顺势而上,全面提升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水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濮阳实践提供更加有力支撑。记者 侯科健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