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濮阳市委党史学习教育简报
第195期
中共濮阳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12月31日
濮阳市委组织部
以“党建+先锋贷”助增收解民忧
今年以来,市委组织部把持续开展“党建+先锋贷”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内容,着力解决基层干部群众贷款难、融资贵问题,为农村产业振兴引来了活水、注入了动力。全年累计发放“先锋贷”贷款6.9亿元,实现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村村全覆盖,年底有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有望过半。
一、党建引领,形成联动格局。一是高位推动。把“党建+先锋贷”列入年度改革要点,作为市委推动的重要改革项目。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及时听取进展情况汇报,研究解决推进中的问题,压实市直相关部门和县区党委的责任。二是市县联动。市委组织部牵头,联合人行、财政等部门印发《关于开办“先锋贷”业务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通报工作进度。市县由组织部门牵头,乡镇由党委牵头,成立三级工作专班,实行周报告、月总结、季观摩,形成“市抓统筹、县抓推进、乡抓落实”工作机制。三是支部带动。将产业振兴作为农村“五星”党支部创建重要内容,每季度逐村观摩评比,压实村支部带动产业发展的责任。2936个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村委会主任和股份经济合作社法人代表,占比达98.1%,为发展村集体经济提供了人才和组织保障。
二、破除束缚,引来发展活水。一是确定授信定额。将村党支部书记的基本授信额度确定为上年度当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倍(约15万元),其他村“两委”班子成员为村党支部书记额度的60%。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作为主体向银行贷款的,以村“两委”班子成员授信额度作为担保,总额度为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授信额度累加。推出“先锋贷”2.0版,推动授信村实现全覆盖,授信群体由村干部扩大到党员、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和各类先进分子,畅通了乡村产业发展融资渠道。二是创新贷款模式。对村“两委”成员自主创业和返乡创业,符合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条件的给予贴息。对自主创业和返乡下乡创业农民等不属于村干部人员,可由村“两委”成员以授信额度为其提供反担保,符合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条件的给予贴息。对其他条件的村“两委”成员贷款,利率降到同期同档次最低标准。三是实行一站办结。依托市县创业担保贷款中心、金融机构和乡镇社保所,在全市设立82个“一站式”服务区,246名专业人员为村“两委”干部提供一站式服务,符合条件的贷款一周内发放,有力推动了村干部和村内“能人”创办实体。
三、严格监管,扎牢资金篱笆。一是监督全方位。县区人民政府与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村“两委”班子成员签署个人承诺书,围绕授信与风险处置,厘清权责义务。在县区组织部门、乡镇(街道)党(工)委支持下,金融机构依法依规对信贷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督,对发现的风险点进行督促整改,并协助做好违贷处置。二是考核动真格。把“先锋贷”资金使用收益情况作为村“两委”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并与村“两委”干部年度考核、绩效奖励、评优评先等挂钩,对资金使用不规范、效率不高的村“两委”干部及时跟进督导。三是保险兜底线。对种植业、养殖业等易于遭受意外风险的产业,鼓励农险经办机构积极开发特色农业保险险种,保费财政补贴按照市财政补贴30%、县区财政补贴40%、农户自缴30%的比例承担,鼓励投保商业性保险,切实兜住兜牢资金风险底线,消除村“两委”成员创业顾虑。
四、强化指导,激发倍增效应。一是加强政策支持,实现资金倍增。通过政策支持,把有限的信用贷款变为农村产业发展引导性基金,支持率先发展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优势产业,以及食用菌、畜牧养殖加工、粮食加工等特色产业,拉动和撬动各类社会资本投入农村产业发展。二是加强培训指导,实现能力倍增。开办新时代乡村振兴讲习大课堂,邀请专家、企业家、农村发展致富带头人等,面向村干部开展农村集体经济、优势特色产业方面的专题培训,并对表现突出的村干部开展农村农业方面的大专学历职业教育。共开展4轮培训,培训村干部1.7万余人,开展农村农业方面的大专学历职业教育153名;村“两委”换届后,全市有致富带富能力的村党支部书记达到100%。三是加强产业帮扶,实现效益倍增。农业农村部门对涉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业务、资金、管理等进行指导,协调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参股的其他混合制经济组织提供技术、产销等服务,对有利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农业产业、基础设施、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项目优先立项和扶持。
报: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委巡回督导组,
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党组、
市政府党组、市政协党组
送: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同志
发:各县(区)、市直各单位、各人民团体党委(党工委、党组)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管各企事业单位和高等院校党委,市委各巡回指导组
中共濮阳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12月31日印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