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濮阳市委党史学习教育简报
第192期
中共濮阳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12月28日
办好惠民利民实事 密切党群干部关系
范县让56万城乡居民喝上甘甜丹江水
由于长期受黄河侧渗影响,范县不仅盐碱易涝,而且地下水高氟高碱、苦咸难喝,水源水质逐渐下降,现有供水水源和供水设备已不能满足群众用水需求,解决水源和水质问题成为摆在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为此,县委、县政府痛下决心,把全域通丹江水作为向群众承诺的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一号民生工程,克服供水管线长、工程投资大、施工难度大、跨越县区多等困难,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并联推进、交叉作业,强力推进投资13.2亿元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12月13日全域实现通丹江水,工期历时8个月,比计划工期提前16个月,全县56万城乡居民喝上了甘甜的丹江水。
一、高位推进,组织保障聚合力。县委、县政府把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全力推进,县委书记、县长亲自领衔挂帅。先后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县长办公会等会议,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统筹解决推进难题。成立以县长任指挥长、县委副书记和常务副县长任副指挥长、4名县级领导为成员的项目建设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4个工作推进组,每个推进组均由县级领导担任组长,县水利、财政、自然资源及各乡镇政府主要负 责同志为成员。每周召开例会,适时召开工作推进会,研判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安排部署下步工作,形成了分工负责、协调联动的强大合力。同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多次开展实地调研,组织召开推进会、研讨会10余次,优化设计方案,确保项目科学、合理、有序推进。
二、多方筹措,创新融资新模式。为突破资金瓶颈,县委、县政府坚持多方筹措,强化资金保障。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分级负责的投融资模式,充分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和专项债,统筹整合县级资金,植入社会资本。先后争取地下水压采资金 1.015 亿元、省级专项债 1.26 亿元,与中州水务控股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利用PPP 融资 8.08 亿元,统筹整合县级资金 0.21 亿元,有效保障项目实施。
三、加压推进,实现“四化”新目标。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需跨示范区、开发区、华龙区、清丰县、濮阳县、山东省莘县等6个县区,穿越冀豫鲁重载铁路、台辉高速、金堤河,铺设管道242公里,新建水厂1座及调流调压塔、两级加压泵站等配套设施,覆盖全县13个乡镇办,施工战线长、跨越县区多、协调各方难。为确保全县城乡居民同时吃上优质丹江水,实现县城区和农村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管理、同服务”,县委、县政府以新时代濮阳精神激励干部职工,组建专班、并联推进、交叉作业、日夜赶工,喊出了“干在实处、拼在一线,早日喝上丹江水”的响亮口号。县指挥部办公室发挥协调牵头作用,统一调度,坚持每周六召开项目例会,了解项目进展,分析研判问题,制定推进措施。先后抽调60余名党员干部参与工程建设,牺牲节假日、双休日时间,盯牢施工一线,督促工程进度,严把工程质量。水利、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积极对接上级主管部门,推进手续办理。中州水务、中水电十五局、县水投公司等施工单位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集中队伍、机械昼夜施工,全力攻克各个管网断点。
四、科学管理,积极采取新措施。为确保群众用水安全和供水质量,在县域内铺设配水管网183公里,建设管道加压泵站5座、阀井774座,改造76个行政村老旧管网,安装入户水表11.05万块,建设管网末端水质监测站8个,入村流量、压力监测点458个,建设便民服务中心12个。采用多项先进设计与净水处理工艺,实现监控系统化、运行自动化、通讯数字化、值守智能化、管理智慧化。创新便捷高效服务载体,全力打造数字水利,成立专业化管理队伍,建设信息化智慧水务系统,通过电子地图对全县240多公里管线进行流量、压力、水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远程控制,真正实现从“源头”到“龙头”全过程的专业化监管。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加快供水设施智能化改造,部署智能感知控制系统,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的缴费、维修、咨询等供水服务。为让群众喝得起丹江水,县委、县政府坚持“民生至上”理念,针对丹江水成本相对较高的现实问题,县财政每年列出专项资金5000余万元对群众用水进行补贴。补贴后,水价比原来只提高 0.14元,实现了丹江水惠民、利民、便民。
报: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委巡回督导组,
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党组、
市政府党组、市政协党组
送: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同志
发:各县(区)、市直各单位、各人民团体党委(党工委、党组)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管各企事业单位和高等院校党委,市委各巡回指导组
中共濮阳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 12月28日印发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