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属于威胁生命健康的急危重病,我国重症中暑的病死率高达10%-15%,若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可高达40%。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2023年全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总体呈现多发强发态势。今年夏天,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还会偏高,高温日数可能比常年要偏多,还会出现一些阶段性的高温热浪天气。夏至以来,濮阳地区也进入了38°C以上的高温天气,预计7月5日左右,空气温度将达到41°C。因此,掌握如何预防中暑、快速识别、快速救治中暑人员的常识尤为重要。
如何识别中暑?
1.中暑先兆
在高温环境下一定时间后,需要高度关注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低于38.0℃,可伴有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等,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
2.轻症中暑
体温升高达38.5℃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重度中暑--要特别关注需紧急救治。
3.热痉挛
出现四肢肌肉、咀嚼肌及腹肌肌肉痉挛,尤以腓肠肌为著,呈对称性;体温一般正常。
4.热衰竭
出现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如多汗、皮肤湿冷、面色苍白、恶心、头晕、心率明显增加、低血压、少尿,体温常升高但不超过40℃,可伴有眩晕、晕厥,部分患者早期仅出现体温升高。
5.热射病
体温超过40℃,谵妄、昏迷等;可伴有全身性癫痫样发作、横纹肌溶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如何快速救治?
立即运用十字口诀:移离、降温、补液、复苏、转运。
1.移离
迅速转移中暑人员至阴凉通风处,使其平卧。
2.降温
采取水浴或冰水擦浴、电子冰毯、冰帽、冰袋降温、扇风等措施,降至38.5℃以下后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降温同时最好持续进行肌肉按摩,促进循环。不提倡采取药物降温措施。
3.补液
对有意识的中暑人员,少量多次饮用含盐清凉饮料、盐汽水等。
4.复苏
中暑人员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若中暑人员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5.转运
按照“先降温、后转运”的原则,一旦出现高热、昏迷抽搐等症状,应让病人侧卧,头向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立即拨打120紧急救治。
如何做好重点预防中暑?
中暑是完全可以预防的。马上进入暑假,很多家长给孩子报名参加室外学旅或军事夏令营等活动,提高社会和家庭对中暑相关风险因素的认识及中暑预防知识的普及,加强中暑的科普教育是预防中暑绝对有效的措施,请家长和外出的小朋友在外出前重点学习。
加强中暑科普教育
提高大众对中暑的防范意识,可以有效避免中暑的发生。重点要知道:避免将儿童置于过度高温高湿的环境,独自留在密闭机动车内等;了解中暑早期预警症状;减少热暴露时间,降低活动强度等。
备足饮用水
备好防暑降温饮品、食品,如糖盐水、盐茶水、含盐清凉饮料(含盐量0.1%~0.2%、水温8℃~12℃为宜)、绿豆汤等。
做好防晒
在户外活动时,戴宽帽檐的遮阳帽、太阳镜,最好穿UVB阻隔率在99%以上的防晒服,透气吸汗还减少闷热感。
备好防暑药物
在高温环境下活动或工作,应配备急救药品和物品,如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无极丹、避瘟散、生理盐水等防暑药品,以及冷水、冰块或化学冰袋、冰水毛巾等降温用品。
备注:以上内容参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人员防暑降温工作指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灾害儿科学组中国人民解放军儿科学专业委员《儿童中暑的防治方案专家共识》等指南、专家共识。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