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心脏,平均每分钟跳动70次,带动人体内5升血液,在总长9600公里的血管中循环,而这每一次的跳动,都承载着生命的表达,因此心脏健康成为生命中不可忽视的课题。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报道,心血管疾病已占我国疾病死亡率第一位,心梗成为潜伏在我们身边的凶猛杀手。每13个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就有1人是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每年以100—150万的速度迅速增长,得到规范救治的仅有百分之五左右,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三十以上,数字触目惊心!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分分钟定生死,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救治,便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那么,如果身边遇到突发心梗的病人,身为医护人员应该怎么做?
面对如此重大的生命课题,濮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二病区护理团队勇毅面对,在护理部的指导下,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小技能、小窍门,与医生一起带着患者与时间赛跑,尽可能缩短救治时间,挽救更多心肌和生命。
强化护理业务查房和培训
为进一步提升公众对心血管疾病的关注与预防,提高对心梗的严重性与防治重要性的认识,为了更好地解决护理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不定期组织护理部参与并指导的急性心梗护理大查房。从患者发病护理评估,完善术前检查及准备,诊疗计划,术中、术后治疗、用药、护理等方面层层剖析,现场进行个案病例学习培训。
面对面进行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从入院存在的焦虑、知识缺乏、疼痛、营养障碍、心输出量减少、发热、电解质紊乱、心脏康复、心梗后并发症、预防睡眠障碍、出院指导等方面进行与患者进行详情沟通,由主管护士一对一面对面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引导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结合患者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个性化护理方案。
制定患者心脏康复计划
心内科二病区护士长王丽娟主张从患者术后第一天开始,责任护士就要开始着手为患者出院后的健康管理做好宣教,拓宽创新护理思路,依据患者造影结果特别是造影剂对肾病患者的影响,不断改进护理方法,重视心梗后心衰现象的发生、强调准确记录出入量,确保患者服药到口,达到医护一体化,不同角度详细记录患者从入院治疗至心脏康复全过程,从中归纳总结出专业护理的重点和难点,为患者尽早回归正常生活制定科学可行的心脏康复计划,使患者更大程度的获益,实现患者满意、护理专业化水平和质量持续提升的护理目标。
科普小课堂
通常50%~80%的患者在心梗发作前都会有一些预警症状,心绞痛是最典型、最常见的症状。长时间的心绞痛,大部分人会突发持续20分钟以上的心绞痛,既往有过心绞痛的患者,症状会加重,时间可能延长。同时还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
警惕!以下疼痛可能是心梗前兆的症状
心前区+胸后骨
心前区+左侧肩膀+左侧上臂+左手手指
胸骨后+颈部
后背(易被误诊为胸椎、脊背部肌肉疾病等)
上腹部(易被误诊为胃病、肝胆疾病)
颈部+咽喉部
下颌+牙齿(6、7易被误诊为咽炎、三叉神经痛、牙病和下颌关节疾病)
一侧头皮
双臂内侧
突发心梗—我们该如何自救
心梗发作时,如果身边无其他人陪同,首先要做好以下五件事:
拨打“120”急救电话,告知接线员您的准确位置,说明自己可能是急性心梗发作;
保持房间门开放状态,以便急救人员到达后能够顺利进入房间;
在最靠近门的合适位置平躺休息,保证急救人员到达后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您;
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一片,有条件者可口服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
尽量舒缓情绪,耐心等待。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每秒钟都会有成千上万个心肌细胞坏死。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患者及家属切勿抱有侥幸心理,等待病情自行好转,一定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