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8日是第23个“全国爱肝日”。今年的主题是“主动监测、扩大治疗、消除乙肝危害”,旨在号召大家保护肝脏,通过主动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进而消除肝炎及并发症的危害。
肝脏具有代谢、消化、解毒、免疫防御、调节血液循环、凝血及超强的再生功能。同时肝脏也是体内唯一没有痛觉神经的器官,对病毒、酒精和药物的慢性破坏前期很难觉察,所以人们很难发现早期肝病。
身体出现哪些“信号”需要警惕
1.易疲劳
肝细胞受损可能导致血清转氨酶增高,表现为乏力、嗜睡、易疲倦;
2.食欲不振
由于肝细胞大量受损,胆汁分泌减少,消化脂肪和蛋白质的能力下降所致;
3.黄疸
肝脏功能出现异常时,就会导致胆道受阻,胆红素无法顺利排泄,胆红素代谢出现异常,引起黄疸,表现为眼睛、皮肤、尿液等发黄。在黄疸出现前数月或出现后一年可能会出现全身皮肤瘙痒;
4.蜘蛛痣和肝掌
由于某些肝病导致的肝功能出现障碍,致使肝脏对雌激素灭活能力下降,雌激素水平增高导致皮下细小毛细血管扩张而形成蜘蛛痣和肝掌。蜘蛛痣常出现在脸部、颈部、前胸、后背等部位,肝掌则出现在手掌的两侧;
5.出血
肝脏出现异常时会造成凝血因子合成异常,这时候会出现牙龈出血、鼻出血等。
哪些生活习惯会伤害到肝脏
1.易怒
暴怒时,人体会产生毒素,对神经系统、血液和肝细胞均有损伤;
2.多油、多盐饮食
油、盐超标会导致肥胖、高血压、脂肪肝,还会诱发糖尿病、脑卒中,甚至是肿瘤;
3.长期熬夜
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会造成生物钟紊乱,肝功能也将出现异常,最终加速脂肪肝、肝硬化、肝炎、肝癌等疾病的发展;
4.饮酒
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与酒精饮料摄入有关的乙醛”列为一级致癌物,其具有很强的肝毒性,会给细胞DNA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5.随意吃药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肝脏的主要功能是解毒,但抗生素、降糖药、解热镇痛药等代谢产物都对肝脏具有伤害作用;
6.饮食
食用半生不熟及霉变的食物,会伤害肝脏,尤其是动物肝脏和发霉的花生、瓜子,都是肝病的诱因。
常见的肝病有哪些
常见的肝病包括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种。传染性肝病主要是病毒性肝炎和非传染性肝病包括酒精性、脂肪性、药物性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传染性肝病有哪些
传染性肝病主要是嗜肝病毒性肝炎,由嗜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分为: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五种。
如何预防传染性肝病
1.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一般预后良好。甲肝和戊肝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日常生活与感染者密切接触、不良生活习惯、不洁的生活习惯都易造成感染。因此,预防甲肝和戊肝的重点在于做好个人和食品卫生、保证水源的清洁、避免粪-口途径传播。同时可接种甲肝和戊肝疫苗进行特异性防护;
2.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种缺陷病毒,未感染过乙肝则不会感染丁肝,因此做好乙肝防护即可预防丁肝;
3.乙肝和丙肝传染性强,传播途径有:血液制品传播、母婴传播、医源性传播、性传播等。预防要点:注射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但目前没有丙肝疫苗;拒绝不安全的性行为;减少输血和使用已开封注射器及未经消毒的医疗器械;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生活用品。
日常生活中怎么保护我们的肝脏
1.切忌嗜酒
能不喝酒就不喝,能少喝就少喝;
2.饮食原则
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低糖。多吃新鲜蔬菜、瓜果、牛奶等,腌制的咸菜、油炸食品尽量少吃;
3.戒怒减压
日常生活中要学会控制情绪,工作要劳逸结合;
4.规律作息
早睡早起。每晚最好在23:00之前睡觉,因为肝脏排毒一般在熟睡中进行,如果这个时间不睡觉,日积月累,肝功能会出现紊乱,解毒效率降低,可能会因负荷过重引起各种病症;
5.运动
增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运动可预防脂肪肝,消耗掉体内多余的脂肪。乙肝及相关肝病是危害人民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的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大部分肝癌由乙肝病毒引起,给个人、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因此,了解相关知识、保肝护肝、主动检测、早发现、规范治疗,才能减轻或消除乙肝及并发症的危害。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