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氧疗
氧气是维持生命的重要保障,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吸入氧气,通过肺脏氧合,保证机体的新陈代谢。一旦缺氧,就会出现低氧血症,造成多器官功能损伤,严重者造成脑细胞不可逆性死亡而危及生命。所以给患者吸氧是临床改善缺氧状态常用的治疗手段。
氧气治疗简称氧疗,是缓解缺氧症状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对于患有呼吸类疾病的病人,通过给患者吸入氧气,可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改善和纠正低氧血症,达到缓解缺氧的治疗目的。
氧气治疗常用的有鼻导管吸氧法和面罩吸氧法两种,鼻导管吸氧临床上最为常用。如果在家里出现一些低氧症状,应尽早进行居家氧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缺氧症状,保护脏器,减慢重症发展的速度。
二、吸氧并非越多越好
在医院,吸氧很常见,每一间病房的床头都配备有吸氧系统,但并非每一位病人都需要氧疗,更不是吸氧越多越好。
在氧疗应用于临床的200多年实践中,几乎没有人怀疑过氧气的治疗作用,却很少有人想到氧疗也会有副作用,甚至可以危及生命。只是近20年来氧疗安全性才引起临床重视。一份由专家小组发表在《英国医学期刊(BMJ)》的一篇论文明确不推荐常规氧气治疗。专家认为,获益不确定,可能会有一定的危害。
合理进行氧疗一般不会出现副作用,但如果氧浓度比较高,且持续性吸氧,就会引起副作用,主要包括氧中毒、肺不张、呼吸道分泌物干燥、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呼吸抑制。
氧中毒。如果氧浓度比较高,且持续性吸氧,机体吸入高压力的氧后,会导致肺部细胞损害、出现氧中毒,造成肺实质的改变,影响肺部功能,造成呼吸不畅,患者可出现胸骨下方疼痛、灼烧感、呼吸增快、呕吐、干咳等氧中毒症状,还可能会出现乏力、头昏、头痛,甚至昏睡、昏迷现象。
肺不张。患者吸入高浓度氧气时,肺泡中原本的气体被氧气置换,出现一个或多个肺段或肺叶容量或含气量减少,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处理,支气管阻塞时肺泡内的氧气会被肺循环血液迅速吸收,从而引起肺不张,患者可出现心跳和呼吸增快、血压升高、呼吸困难、昏迷等症状。
呼吸道分泌物干燥。氧气是一种干燥性气体,患者在进行氧疗过程中,如果氧流量过大,会导致呼吸道及咽喉黏膜比较干燥、分泌物黏稠,使患者出现鼻黏膜充血、咽痛等症状。
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多见于早产儿吸氧,受氧疗压力影响,可刺激早产儿眼部毛细血管及视网膜处血管收缩,造成膜体纤维化。
呼吸抑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长期氧疗的影响下,会造成体内二氧化碳潴留,一旦吸入高浓度氧气就容易加重呼吸中枢负担,出现呼吸抑制情况。
三、如何正确氧疗
我国专家也很重视合理氧疗,2018年发表了《急诊氧气治疗专家共识》,指出合理氧疗能使人类获益,而不恰当氧疗非但不能获益甚至还有害处,该共识不推荐给予无低氧血症的患者进行氧疗:
1.强烈建议SpO2≥96%的患者停止氧疗;
2.心梗或脑卒中患者,SpO2在90%~92%建议不启动氧疗,强烈建议SpO2≥93%不启动氧疗;
3.对于其他疾病如感染,尚无充足证据明确显示氧疗何时启动氧疗;
4.对于大多数患者,SpO2目标为90%~94%似乎是合理的,至少可以避免危害;
5.对于存在高碳酸血症性呼吸衰竭风险患者,推荐目标为88%~92%;
温馨提示:正确氧疗、合理吸氧,才会促进健康。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