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不易生病”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顾名思义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健康是有好处的。
现在是冬春交界季节,天气忽冷忽热,正是感冒病毒盛行的时候,预防过度疲劳、睡眠不足、心情不好可以避免流感发生,尤其是患有一些慢性疾病、体质虚弱者更容易患上感冒,所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保持心情舒畅及时减压、减少在公共场合逗留时间、适当锻炼,可以让你远离感冒,身心健康。
易被大家忽视的“初春气温渐升,减衣太快”极易引起感冒,更突显千年流传谚语“春捂秋冻,不易生病”的重要性,给大家科普一下:春捂的理由、如何春捂?
春捂的理由
春天之所以要捂着点是因为在寒冷的冬天,人的机体在棉衣保护之下,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血液循环相对缓慢,体温调节系统功能降低,人体各器官处于休眠状态,抗病能力相对较弱。这就好比经过一宿睡眠,清晨醒来,人虽然眼睛睁开了,但还需要一个短暂清醒过程,有必要继续在床上待一会儿。身体各器官刚刚从“冬眠状态”中“苏醒”过来,还没适应天气变化。这时候换上春装,一旦天气变化,就很容易引起感冒等各种疾病。
怎么捂才能恰到好处
告诉大家一个技巧,那就是捂要从下半身捂起,冻要从上半身冻起。也就是说春天气温升高时,上半身可酌情减衣,但下半身一定要捂着点,缘由是上半身保持寒凉一点可以清肺热,且肺脏是与外界相通的器官,但下半身大关节以及肚腹部脏器还是得保暖,否则会难以抵抗地表寒气给身体带来的伤害。
同理秋天气温下降时,下半身可先添点厚衣服,让上半身适当地冻一冻。清代著名养生学家曹庭栋所著《老老恒言》中就明确指出:“春冻未消,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意思很明白,就是说春天,上半身可酌情穿薄点,但下半身一定要多穿一些。春天正是寒暑交替之时,上薄下厚,既收阴又养阳,与自然气候变化协调一致。
可怎么捂最好呢?掌握好“捂”的度很重要,俗话说“过犹不及”,不捂不行,捂过头也不行,具体说,可以参考温度和个人感觉,如果气温连续三天高于15°C,可以适当减衣。此外,每个人体质不同,春捂要结合自身实际,谓“天人相应”。体质弱者及活动少的老年人可以多捂点,体质强者可以少捂点,青壮年和学生及幼儿活动较多,也不适宜捂得太多,均依自身感觉舒适为度。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