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心内二区主任王典博及其团队连续多次应用心功能衰竭生理性左束支区域起搏(LBBP)术,不仅为患者节省医疗费用,也让患者在传统三腔起搏之外有了新选择,而且术后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这标志着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在心衰起搏治疗领域进入到更高阶的生理性起搏时代。
62岁的王女士多年来一直饱受慢性心力衰竭的困扰,多次因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住院治疗,即使长期服用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也难以控制心衰的反复发作。一个月前,王阿姨再次出现了急性心衰,气喘症状加重以致无法平卧,被收住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心内二区住院治疗。心脏超声提示左室射血分数(LVEF)37%,左室明显增大,室壁运动普遍减弱。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心电图QRS波时限167ms。王典博带领团队经过讨论评估,结合指南推荐的治疗手段适应症,认为实施CRT植入或左束支区域起搏(LBBP)为最佳选择。鉴于患者家庭经济方面比较困难、而CRT的手术费用较高,王典博团队同患者及家属谈话时告知两种治疗措施的优点和缺陷。最终患者决定选择费用较少的左束支区域起搏术。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王典博团队很快为王女士进行手术,术程约1小时,术后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明显缩短,症状改善显著。
LBBP是一项新技术,主要通过起搏心脏传导系统实现心脏的电同步与机械同步,以达到起搏心脏及改善心功能的目的。王典博是国内较早掌握并应用这项技术的专家之一,具有丰富的经验,他主持开展的《左束支区域起搏对宽QRS波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机械同步性及心功能的影响研究》获得河南省科研课题立项。
心力衰竭是临床高发的心血管慢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其发病率还在不断增高。心衰5年存活率仅为50%,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目前治疗心衰的有效器械疗法,利用双室起搏的方法,使心脏同步化跳动,可缓解心衰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和猝死发生率等。但该项手术费用较高,绝大多数患者难以承担。而生理性左束支区域起搏(LBBP)是利用自身传导,将电极植入左束支区域,来纠正患者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达到左右室同步,实现改善患者心衰症状目的,相对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而言费用更低。
生理性左束支区域起搏(LBBP)应用于心衰的起搏治疗,既优化治疗方案、节省治疗费用,又突破以往只能植入CRT的技术限制,让心衰患者有了新选择,可谓心衰患者的福音。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