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感染疫情防控政策做出重大调整以来,市油田总医院严格落实国家联防联控机制“二十条”“新十条”和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健康委工作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总方针,加强组织领导,整合医疗资源,发挥多学科协作优势,实行全院“一张床”管理,迅速扩容发热门诊、急诊急救、病房收治、重症救治能力。在发热和重症患者迅猛增加,医护人员大面积感染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守好最后一道底线。
扩容发热门急诊,提高新冠感染患者服务能力
防控政策调整伊始,人们对疫情发展的严峻程度普遍认识不足。不仅广州、上海等地“90%无症状”官方、半官方数据,就是本地一年多来数次疫情复燃情况,给予人们的也是乐观预期。
但从郑州、石家庄、保定等率先放开地市传来的信息,使院领导和疫情防控指挥部一班人高度警觉,预感到疫情可能比预想的更为复杂。为此,医院紧急召开疫情防控指挥部专题会议,重新学习“二十条”“新十条”和市政府疫情防控指挥部、市卫健委最新文件精神,研判疫情,提高警惕,统一认识,做好应对意外情况的准备。决定增开第二发热门诊,扩容急诊科救治力量、加紧储备退热药、感冒药和呼吸重症救治物品。院领导深入门急诊现场办公,从感染性疾病科、呼吸内科、风湿免疫科、中医科等科室紧急抽调医护力量,第二发热门诊于12月17日正式启用。按照院领导“快检、快筛、快转、快消”指示,发热门诊保证每一位发热患者都能用上感冒药、发热超过38.5摄氏度的患者都能用上退热药。从12月17日第二发热门诊启用起,到12月31日15天时间,共诊疗发热患者6463人次,平均每天431人次,是放开前的41倍多。在医护全部感染情况下,发热门诊仍然坚持7×24小时全天候开诊,在疫情初期起到了稳定人心、保障门诊和病房正常医疗秩序的作用。
急诊是医疗救治的最前哨,随着疫情的迅猛发展,急诊患者和120院前出车也快速增加。为保证患者得到有效救治,院领导和机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现场指挥,迅速为急诊科调集增援力量,增加转运床、转运担架8张,增设抢救缓冲床位18张,灵活利用抢救室、缓冲区,畅通急诊绿色通道,迅速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在有限的诊疗空间内,尽力提高急诊服务的承载能力和工作效率,尽力缩短急诊患者等待时间。12月18日到1月8日,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急诊科共接诊11501人次,平均每天520多人次,抢救危重症2295人次,平均每天104人次,收住院1735人次。12月份该院急诊院前出诊1352车次,占市区院前总出车量的41.38%,比平时增加63.6%;其中12月份最后10天平均每天出车超过70次,是平时的2.57倍。
应收尽收,全院“一张床”
转变疫情防控策略后,为保证危重症救治需要,防止疫情向普通病区蔓延,医院先将呼吸重症病区和感染性疾病科确定为新冠感染危重症、重症收治病区,其他科室设感染病房、非感染病房和过渡病房。随着疫情迅猛发展,重症患者、危重症患者日益增多,为做到应收尽收,医院快速扩容病房收治能力,先后将呼吸三区、综合一区、普外三区、耳鼻咽喉科病区作为重症收治病区。在疫情冲顶的那段时间,每开一个病区都是当天收满,最后不得不全院医护统一调配,床位统一管理,物资统一调度,按照危重症、亚重症和可转化重症分型分类收治和调配救治资源。元旦节后,全院44个病区2160张床位均用于新冠感染患者收治,其中ICU床位86张,无创呼吸机床位38张,高流量氧疗床位4张利用率持续为100%。
发挥多学科协作优势,保障医疗救治质量
内科、外科、五官科、妇儿科全部收治新冠感染患者,就存在一个医疗救治的安全性、有效性问题。医院随着情况的变化和临床救治工作需要,于2022年12月19日建立新冠感染医疗救治专家组会诊机制;12月25日成立“呼吸危重症救治指导专家组”和3个MTD多学科协作会诊小组。2022年12月31日成立“新冠感染医疗救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医疗救治组、设备调配组、药品供应组、人力资源保障组、后勤保障组、信息保障组等,建立三级分级收治体系,对患者病情进行科学评估,危重型患者由重症病房进行救治,重型患者收入呼吸与危重医学科,轻型患者收入其他病房。按照国家相关诊疗指南和国家第九版、第十版诊疗方案,制定了新冠患者救治流程、深静脉血栓(VTE)和肺栓塞(PE)防控流程、多学科会诊(MDT)制度、呼吸科医生巡回查房制度、专家巡诊制度等,保证非呼吸专业病区患者得到同质化和安全有效的医疗救治。医院还进一步细化落实老年人、孕产妇、儿童、透析患者、肿瘤患者等特殊人群的收治举措,为特殊人群提供特殊保护。截止到1月9日,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共收治新冠感染重症、危重症患者2548人,治愈出院863人。
每一位医师都曾经无数次举起右拳重温《中国医师誓言》:我自愿献身人类的健康事业,自觉维护医学的尊严与神圣,敬佑生命,救死扶伤,平等仁爱,精益求精。
每一位护士都曾经无数次举起右拳重温《中国护士誓言》:我志愿献身护理事业,奉行人道主义精神,坚守救死扶伤信念,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促进健康”的职责,接过前辈手中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誓做人民健康的守护者。
这一次,可能是他们职业生涯中践行职业誓言最完全、最彻底的一次。他们明知道自己会被感染,但他们义无反顾,因为人民群众在呼唤。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最后一道防线,他们情愿献身誓言,扛下所有。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