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感染重症、危症大多表现为肺部感染,肺部感染程度也是临床区分轻症、重症、危症的依据之一,而CT检查则是肺部感染诊断的金标准。面对发热患者迅猛增加的严峻形势,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放射科全体同仁心怀苍生、生命至上、加班加点,启用4台CT高效运转,全力为挽救生命抢时间。
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共有5台CT,平时有3台分别为发热门诊、介入手术室和体检中心专用,2台服务临床。2号机因故障等待国外配件未能及时修复,还有4台正常使用。新冠感染疫情防控从“动态清零”转向医疗救治后,放射科根据医院应对新冠感染医疗救治统一部署,积极与相关科室沟通协调,迅速将4台CT收回统一管理,统一调配使用。他们打破原有班组,重新组合资源,本着门急诊要速度、病房危重症要精准的原则,合理分配每台机器的工作重点,制订资源挤兑时的应对预案,为社会面感染高峰的到来做好了充分准备。
但就诊患者增速之迅猛、危重症患者病情之严重,还是出乎大家的预料。疫情的直线式爆发给我院各个方面都带来巨大压力,放射科也不例外。每一位呼吸急喘、呼吸困难的患者都需要CT检查。发热患者病情变化快、风险大,挽救生命,刻不容缓,只能以快制快:快速检查、快出报告,为患者及时得到救治争取时间。一时间,4台机器的候检区挤满了患者和家属,从凌晨到深夜。登记组几台电脑PACS系统新申请单提示信号一个接着一个,他们快速登记、快速排号、快速分流;技师组优化流程,娴熟操作,迅速出片;诊断组医生聚精会神,细心阅片,规范报告;上级医师认真复核,快速签发,用最短时间通过PACS将CT报告传递到临床终端。
随着疫情的日益严重,患者的迅猛增加,放射科的同事们已经没有了上下班和轮休的概念。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护士长负责报误餐,每顿饭的时间只给半小时。为了不上厕所,不脱防护服,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上岗前数小时不再喝水。因为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本来白净俊俏的脸上被勒出条条醒目的血痕;光滑的手指被手套中积存的汗水浸泡得发皱发白。
防护再好,感染在所难免。诊断组的徐晶晶、王祥,技师组的邓尚彪、李守权、万鑫龙、张进仕等都是发着烧坚持工作,高热和疼痛严重的同事稍有缓解就重返岗位。CT室里除了快速运转的机器声,还有此起彼伏的咳嗽声。就这样大家坚持着,坚持着,送走一批又一批患者,迎来一批又一批新的患者。仅12月26—28日3天,就完成CT检查2572人次,平均每天857人次。大家都抱有一个信念:在有限的时间内,争取缩短每一位患者的候检时间,让更多的患者得到检查,让临床及早明确诊断,及早实施有效救治。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