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化疗治疗其实就是细胞毒药物治疗,是三大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过去肿瘤治疗药物种类少,缺乏有效的止吐和纠正骨髓抑制的药物,多周期化疗给患者带来诸多不良反应,例如恶心、呕吐、感染、出血等,甚至生存期更短。因而有了被“妖魔化”的恶名。
目前,化疗仍然是晚期肿瘤治疗的基础。化疗和其他类型药物联合,包括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最新的ADC药物,他们低毒高效,也被证实极大提高了肿瘤的疗效,为肿瘤患者带来福音。
在临床中,怎么做到化疗效益最大化,同时避免减少不良反应,有很多学问。随着控制不良反应的药物增多、价格降低及广泛应用,同时淘汰一些疗效欠佳、不良反应偏重的化疗药物,对于不良反应的重视,加以正确规范治疗,化疗是可以去妖魔化的。
如何正确规范化疗
明确化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化疗的适应症
造血系统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通常以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而且治疗效果很好;有些实体肿瘤,如绒毛膜癌、恶性葡萄胎、生殖细胞瘤等,化疗效果极好;有些肿瘤的术后,例如肺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等术后,依据相关分期进行辅助化疗;晚期转移性肿瘤,可进行姑息化疗;恶性胸水、恶性腹水等可进行腔内注射化疗药物;有些肿瘤性急症,如上腔静脉压迫、脊髓压迫等,化疗可起到缩小肿瘤、缓解症状的效果,然后进行放疗等。
化疗的禁忌症
合并严重全身疾病或严重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生活仅能部分自理或不能自理者,日间一半以上时间卧床者和卧床不起者,各脏器功能化验及骨髓的指标属禁忌者,妊娠妇女严禁化疗。
规范选择化疗方案和周期数
避免过度化疗
尤其是获益不明确的治疗,制定化疗方案需考虑以下主要原则:准确了解患者的病情、明确治疗的目的、合理制定治疗计划和方案。根据个体特点,依据诊疗指南及循证医学证据,包括肿瘤内科的多学科讨论,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规范的化疗
需要控制剂量、时间安排、疗程,得当的支持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化验指标,并考虑患者的年龄、治疗目标,对治疗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
正确规范处理化疗不良反应,安全、顺利度过化疗期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
化疗前预防性应用NK-1受体拮抗剂、5-HT3受体拮抗剂等药物,选择两联、三联甚至四联的止吐方案;尽量选择低致吐方案;制造舒适愉快的环境;疏导压力焦虑心理;避免气味重、油腻、甜食等食物。
化疗所致骨髓抑制
交代出院患者查血常规并及时处理;适时应用长效升白制剂并调整化疗剂量;盆骨放疗后患者注意调整化疗方案与剂量;血小板下降患者应用软毛刷刷牙,避免应用阿司匹林。
周围神经毒性
常见于紫杉醇、奥沙利铂、长春碱类药物。做到“五防”:防跌倒、防磕碰、防烫伤、防冻伤、防锐器伤。
肝肾毒性
见于多种药物,定期检测肝功能,应用保肝药物;避免口服某些不正规中药以免加重肝毒性。顺铂化疗时要补液水化并应用高渗液或利尿剂,避免肾毒性。
合并便秘
在医师指导下,应用软化大便的药物;水果、蜂蜜水等润肠通便;进食粗粮和富含纤维的食物。合并腹泻:应用止泻类药物,粪便化验,必要时静脉输液治疗。
某些癌种科学诊疗可实现去化疗或少化疗
精准治疗时代来临,随着基因检测技术进步和药物的问世,某些癌种或早期癌,可行手术及术后放疗或靶向治疗,而无需化疗。
根据免疫治疗的生物标志物,如CPS、TMB、微卫星稳定状态或错配修复蛋白情况等,晚期无驱动基因的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PD-L1表达高的患者,以及MSI-H或dMMR的晚期结直肠癌,均有PD-1或PD-L1单抗药物单药治疗的推荐。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一线治疗,已多采用小分子多靶点靶向药物与PD-1或PD-L1单抗联合的方案。而晚期肾癌和恶性黑色素瘤,已基本实现去化疗或少化疗的时代。
综上,对于大部分恶性肿瘤,化疗现在仍然是晚期肿瘤治疗的基础。化疗本身不可怕,随着精准治疗时代来临,新药不断研发和临床试验的证实,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显示出很好的疗效。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