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是第五个“世界流感日”,宣传主题是“控制与应对,包容与韧性”,旨在广泛普及流感防控相关知识,进一步提高公众、医务和疾控人员、科研工作者和管理者对流感诊防治的认知和重视,推动全社会共同关注流感。
什么是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咽痛、咳嗽、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流感不仅会损害呼吸系统,还会累及神经、心血管系统,并且增加死亡的发生风险。经呼吸道传播,流感已多次引起全世界的爆发流行。
流感和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
疑似流感怎么办
流感病原学检查
所谓病原学检查,就是找到病原体—流感病毒存在的证据。
检查的标本一般是呼吸道分泌物(如鼻拭子、咽拭子、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液等)和血液。
如何预防流感
疫苗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推荐60岁及以上老年人、6月龄至5岁儿童、孕妇、6月龄以下儿童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每年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建议对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密切接触者(且未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力)进行暴露后药物预防,建议不要迟于暴露后48小时用药(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一般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当及时到附近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就医过程中需戴口罩。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