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8日是第25个全国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血压要知晓,降压要达标”。
秋冬交替,天气转凉,气温容易骤变,天气也变得更加干燥,这些因素常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血管痉挛、血压波动明显,致使因高血压而引发的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的疾病,这类患者即使及时得到较好的治疗,还是会或多或少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甚至有可能长期处于植物生存状态,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预防这类疾病的发生具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
凡是能引起血压骤然升高的因素,均可以成为脑出血的诱因,如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用力排便、过度劳累、吸烟饮酒等。那么,在日常工作及生活中,应该怎样预防高血压脑出血?
按时吃药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也是一种终生的疾病,一旦被确诊,一定要把血压降到目标水平,并且坚持终身用药。当药物发挥作用,血压达到目标水平时,不能随意停药、换药。否则,就会引起血压反弹,造成血压波动,引起心、脑、肾、微血管等靶器官的并发症。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看到,忽高忽低的血压反而比持续性的高血压更可怕,许多脑血管破裂多是血压突然波动而引发的后果。
保障睡眠不要熬夜
血压其实是有一定规律性的,通常情况下,白天清醒时的血压会比较高,而夜间睡眠时的血压则会降低许多。所以,通过夜间良好的睡眠可以使我们体内的各个器官得到很好的休息。
熬夜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而血压的升高与交感神经兴奋呈正相关,兴奋的交感神经使人体夜间的血压下降不到白天的10%,从而影响到血压的正常规律,无形中给我们的心脑血管等器官带来伤害。
所以,长期伴有高血压的患者千万不要无所顾忌的过度熬夜,尽可能让自己作息规律,以免血压失去正常的运转规律而引发脑出血。
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便秘是高血压患者诱发脑出血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便秘时,患者需要用较大的力才能将便排出体外,在用力排便的过程中,脑部脆弱的小血管极容易破裂而引发脑出血。
长期伴有高血压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不要逞一时之快,由着自己性子尽享眼前美食。尤其是一些脂肪、胆固醇及食盐含量较高的食物,要严加控制。
有文章报道,肥胖者体重减轻10千克,收缩压可下降5—20mmHg;膳食限盐(食盐<6克/天),收缩压可下降2—8mmHg;减少脂肪摄入可使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下6mmHg和3mmHg。在生活中,经常食用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会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几率增加,会让患者的血压控制难度增加。
所以,高血压患者的饮食一定是要以清淡为主,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芹菜、韭菜、菠菜、香蕉,搭配适量的豆制品、瘦肉、鱼、蛋等,配合适当运动及清晨起床前的顺时针腹部按摩,避免便秘的发生。
控制情绪避免情绪大起大落
人在过度兴奋之下,交感神经也会跟着兴奋起来,随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跳加快,血管急剧收缩,脑血管在这种情况下极易破裂出血。
所以,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乐观的情绪,遇事一定要有沉住气的定力,做到心境平和,知足常乐,避免大喜或盛怒。
注意保暖
寒冷可引起血管收缩,血压上升。所以在秋冬交替这样的季节,老年朋友一定要多关注自己的血压变化,每天根据天气预报适时增减衣物,注意保暖,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适时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使身体适应气候的变化,避免过度寒热刺激导致血压波动。
戒烟戒酒
吸烟会损伤血管内膜,引起管壁增厚、硬化以及收缩等,长期抽烟的话会导致血压上升,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更是得不到好的控制。
喝酒则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脏兴奋,收缩力增强,心跳加快,在这种情况下血压也会随之升高,脑血管破裂出血的几率增加。
正确识别不适及时就医
当平时伴有高血压的患者突然出现头痛、呕吐、一侧肢体麻木时,要有家属陪同及时去医院就诊。若患者出现意识障碍,甚至喷射样呕吐时,家属要立即把患者头偏向一侧,或者变患者为侧卧位,及时清除口鼻腔的黏液、分泌物及呕吐物,确保呼吸道通畅,在防止呕吐物误吸的情况下,等待120急救车的到来。
对于脑出血患者,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因为血肿压迫脑组织的时间越长、脑组织缺氧的时间越长,脑坏死的面积就会越大,对患者后续生存质量的影响就会越大。因此,脑出血一旦发生,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寻求专科医生诊治。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