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是平原医院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在院长钟焕清的率领下,平原医院开展了第一台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
心脏手术,被誉为"外科手术皇冠上的明珠",是到目前为止,外科手术中难度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手术种类之一,也是风险性最大的外科手术种类之一,是否能够开展心脏手术,可以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医院具有极高的医疗水平。在很多三甲医院,经过数年的准备,都没有能够把心脏外科手术做起来,而平原医院在短短四个月的时间里就能组建起手术医生、体外循环医生、麻醉医生、ICU医生、监护护士、ECMO团队、并成功实施了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值得说明的是这次手术的难度不单是第二次手术,而且是一个小儿主动脉成形手术,是个极大的挑战性高难度手术,而且没有任何"外援"的帮助,纯粹凭自己的实力,这在医院发展史上,这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创举和奇迹。
手术更是牵挂着集平原和中兴两家医院千名员工的心,大家都在心里默默地祈祷着手术的成功,他们的心跳都在加速的跳动着,等待手术成功的消息…….因为心脏手术标志着医院未来和发展……
所谓"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很多业内同行也在关注着我们的工作,当得知我们心脏手术成功的消息以后,用主任谢启峰的话来说,市里的医院“炸了锅了”,院长亲自打电话过来询问“是真的吗?是直接打开心脏做的吗?是请人做的吗?”然后他们感慨地说:“怎么可能呢?我们这里医院经过数年准备工作,花费大量投资都没有做成的事例,你们一个民营医院这么快就做成了,不得了,是奇迹呀。”
成功离不开辛勤的汗水,在心脏手术成功的背后,有一支默默工作的队伍,就是手术室的护理团队。
这是一支由李水荣护士长所率领的老中青相结合的战斗队伍面临的最大挑战。
从接到要进行心脏手术的任务开始,小伙、姑娘们就开始了紧张的工作,她们刻苦学习,反复试练各种操作,遇到问题就反复看书学习,寻找专业视频反复观看,从最基本的手术器械的辨认,一针一线的位置的摆放,到整个疾病的解剖特点,都进行了学习,对手术过程反复演练,术前"三请"钟焕清到手术室进行手术器械的辨认指导。她们知道手术对医院的意义,面对很多繁杂的管道、插管,面对术中的严厉要求,要在短时间内掌握这些,有些姑娘们急的直哭,她们害怕因为自己的不熟练而影响了手术的进程,可是哭过之后,默默地擦干眼泪,仍然继续学习,继续演练,模试手术要求达到了最快、最准。
手术当天,年轻人们早早地就进了手术间,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接病人进手术室,患者体位摆放,手术灯光调整,手术间温度控制、心脏除颤仪的预充电、除颤电流剂量等一丝不苟。
手术开始以后,随着钟焕清用他那外科医生特有的熟练动作切开病人的皮肤那一刻,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手术室里鸦雀无声,我能感受到姑娘们的紧张,但是她们都镇定地工作着,按照钟焕清的指令有条不紊地传递着手术所需要的各种器械,没有想象中的第一次手术时常见的忙乱、延误。
从早晨六点,到晚上六点,整整12个小时,护士长李水荣、副护士长梁亚平、贾英敏没有吃一口东西,没有喝一滴水,更是不能方便一下,一直奋战在手术台上,在钟焕清榜样力量的鼓励下坚持到胜利。
这次手术,是一个主动脉瓣脱垂的10岁小儿施行主动脉瓣成形术,患儿九年前曾接受过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所以这次是第二次手术,组织粘连严重,每分离一厘米都是惊心动魄,小心翼翼,不允许分亳的偏离,因此时还没能够建立体外循环,就在这个时候万一分破心脏,就会引起不可控制的出血,后果不可想象。手术过程中如果出血过多,就需要大量异体血的输入,而大量输用异体血会带来很多并发症,造成患儿内环境紊乱和酸中毒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患者生命安全,为了减轻这些影响,钟焕清除了小心分离粘连外,还果断决定在手术过程中要求使用血球回收机以减少异体血用量。
副护士长王巧玉,胆大心细的她提前做好了血液回收准备工作,手术当天,提前装配好了机器及安装管路,从切皮开始,一直到手术结束缝合皮肤为止,对整个手术过程的出血进行了回收,有效保证了手术期间血液用量。
年轻护士赵赛赛、林守达,术前认真学习体外循环手术的工作,他们认识这是团队作战,所以也投入手术团队,而且工作中主动积极参与,从早忙到晚一直坚持。
一直到手术结束,把患儿送回ICU,她们又清洗手术器械,对手术间进行清理,打扫。
当吃上当天的第二顿饭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了。饭后又忙着统计使用的耗材。得知患儿在ICU情况良好时,他们脸上都露出欣慰的笑容,这或许是他们唯一能感受到的休息,这时候,他们才疲惫地松了一口气,而我,一直提在嗓子眼的心也轻轻地放了下来。
手术的95%时间都花在分离粘连和关胸止血上,真正在心内手术操作时间只用了30分钟。
今天为手术后第四天,患儿已从ICU走路回普通病房。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