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频道栏目 > 龙都健康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守护心脏“心”武器:体外反搏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市人民医院   字体:   发布时间:2022-08-10 10:03:43   

1.jpg

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持续上升、流行趋势明显,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和心血管病的预防不足,心血管疾病发病、致病、致死年龄提前,带病生存人数剧增,形成中国冠心病的“堰塞湖”现象,目前该类疾病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何让我们的心血管重新充满活力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体外反搏吧!  

什么是体外反搏治疗技术?  

2.jpg

体外反搏是心血管病很重要的康复治疗手段,是一种无创性治疗缺血性疾病安全、有效的方法。独特之处在于可以使人体在无创伤、轻松、舒适中使血液向主动脉反流,增加心、脑、肾等各脏器的血流灌注,从而改善机体缺氧缺血状态,被誉为“躺在床上的马拉松”,可以说是一种少见的“享受式”康复治疗技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与康复有独到的疗效。  

另一方面,体外反搏通过增加血管内皮的血流切应力,提高动脉内皮细胞功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有助于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过EECP治疗,运动耐量增加,心功能级别提高,运动能力增强,生活质量改善。  

体外反搏治疗的方法是什么?  

5.jpg

患者平卧于反搏床上,下肢及臀部裹以特制的气囊套,在心电监护下,对下肢及臀部进行由远及近的序惯加压,使上半身的血液返流至上半身,从而改善心脏及大脑等器官组织的血液供应。  

6.jpg

对大多数病人来说,治疗时是舒适的,病人可以读书、看报、看电视、听音乐,甚至在反搏过程中进入睡眠。对于那些病情比较严重的病人,需要多个疗程的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体外反搏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7.jpg

适宜人群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陈旧性心肌梗死伴有心肌缺血  

因心肌供血不足引起的心律失常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I~Ⅲ级)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动脉硬化  

短暂性(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  

脑血栓形成(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脑梗死(包括腔隙性脑梗死)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包括椎动脉型颈椎病)  

眩晕综合症(脑源性和颈源性)  

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  

帕金森综合症(脑供血不足所致)  

缺血性眼病  

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早期)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8.jpg

缺血性耳疾病  

突发性耳聋  

缺血性肢体疾病  

动脉硬化性血管闭塞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或伴有趾端溃疡  

末梢循环障碍  

勃起功能障碍  

缺血性肾脏疾病  

其他疾病  

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肥胖、心血管病家族史、吸烟、缺乏体力活动等心血管危险因素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预防疲劳  

亚健康人群和老年人保健  

不适宜人群  

9.jpg

主动脉瓣的关闭不全(中重度);主动脉夹层及瘤样扩张者;下肢静脉内有新鲜的静脉血栓的患者不适合做体外反搏治疗。  

体外反搏治疗  

10.png

建议每天治疗1~2次,每次20~30分钟,连续治疗36次为一个疗程,每年建议至少做1~2个疗程效果更佳。  

体外反搏的优势  

绿色无创安全有效,多靶点多机制作用;多器官多系统收益;享受式治疗;预防治疗康复兼顾,一脉相连。  

11.jpg

体外反搏结语  

12.jpg

体外反搏EECP目前仍主要应用于心绞痛、心力衰竭的患者,通过调节血流切应力、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理生理机制发挥作用,增加冠状动脉回心血量,改善心肌供氧-供血平衡,改善心脏前、后负荷,从而缓解心绞痛及心力衰竭症状。但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EECP开始在更多心血管疾病(如扩张型心肌病、心脏X综合症)中得以运用,并为患者取得了客观的益处。  

作为无创的心脏康复技术,EECP将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治疗及康复环节中体现它的临床价值。  






责任编辑:冯牧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