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新闻报道,多地多人患热射病(中暑)有人死亡,引起广泛热议。那么,酷暑当下,我们应该怎样预防中暑?
什么是热射病
通俗来讲,热射病就是最危险、最严重的中暑。严重中暑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肌肉组织、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呼吸功能、心血管功能等全身性问题,极易引发多器官衰竭,具有很高的病死率。
哪些人更容易得热射病
高温天气户外工作者(建筑工人等)、运动员、消防员、高温工作者(如锅炉操作工等)。
体温调节功能受损的个体,如婴幼儿、老年人、孕产妇、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长期卧床者和肥胖患者等。
系统性硬化病、广泛皮肤瘢痕或先天性无汗症患者。
警惕热射病!
在高温高湿的夏季和暑气未褪的初秋,因为闷热,导致皮肤无法散热,身体持续高热,不能及时散发,最后会引发热射病。
热出来的热射病,严重者会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5%病例发生急性肾衰竭,常在发病24小时左右死亡。
即便没有得热辐射病,高温条件下,身体也会有“不正常”的情况发生。
相关研究人员分析:高温导致发汗,比寒冷导致发抖要消耗更多的能量,高温会让大脑“资源枯竭”,进而导致工作效率下降。
所以,在高温下,即便没有身体上的严重不适,只要情绪开始烦躁了,心绪有受到影响,那么就有必要及时调整温度,能降温的降温,毕竟,心绪平和下才不至于有失误。
发现有人中暑怎么办?
立即脱离中暑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的环境中休息,脱去多余的或者紧身的衣服,让患者躺下,抬高下肢15-30cm。
湿的凉毛巾放置于患者的头部和躯干部以降温,或将冰袋置于患者的腋下、颈侧和腹股沟。
如患者神志清楚且无恶心呕吐,可给患者喝水或者清凉饮料,必要时给予补液治疗。
如果30分钟内患者症状没有改善,寻求医学救助;如患者没有反应,应立即检查呼吸并给予适当处置。
个人如何预防热射病?
预防热射病,首先要预防中暑。备好防晒用具,穿宽松透气浅色服装;少量多次饮水,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准备防暑降温药品;注意散热,物理降温;留意身体状态;避免通风差,温度高的室内小环境。
重点人群应当如何预防中暑
老年人:很多老年人会因为怕冷、怕花钱而不愿意开空调;又因为“运动=健康”的惯性思维,大热天也要坚持“出门走一走、动一动”。相对脆弱的身体加上高温、高湿的环境,更容易导致老年人中暑。子女应帮助老人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备好防暑降温的药物,劝说老年人在高温天气不外出,确需要外出的,最好有监护人在身边,做好相应防范并备必要的防暑药。
健身房等锻炼场所:高温天气不提倡到健身房锻炼;健身房应粘贴“适当运动,预防中暑”等温馨提示;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随时提醒锻炼人群,并备必要的防暑药。
室外工作者:应适当休息,高温条件下不应长时间作业;身边需常备防暑降温药品,及时补充水分、盐分、矿物质。
未成年人:各教育机构、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要提醒学生暑假期间尽量不要在炎热的夏天进行户外体育活动。如果必须在天热参加运动、劳动,可以穿白色的棉质衣服,在运动过程中增加休息的次数或在阴凉的地方运动,及时补充水分、盐分、矿物质;在运动过后用温水洗澡,也能避免中暑。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