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由多种原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胰岛素分泌或/和作用缺陷(胰岛素抵抗),导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等代谢异常。所以糖尿病一般表现症状是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症状,甚至是无任何症状的血糖突发升高。
糖尿病用药有很多种,一般分为口服药及胰岛素治疗,同时配以饮食、运动及血糖监测。这个不同于其它疾病的治疗方式,犹如甜蜜的负担,让患者在饮食上慎之又慎,思虑再三,多次的监测血糖、胰岛素注射,甚至是一些惧怕针刺人士的噩梦。所以导致了我国糖尿病的现状,糖尿病患病率不断攀升,但治疗达标率低,使得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近日,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2名糖尿病患者“常驻人员”。女性患者A,12岁,“1型糖尿病”患者,患病5年,现使用长效+短效胰岛素控制血糖,间断出现“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这次在家出现恶心、呕吐,家长测血糖21.0mmol/L,尿酮体阳性。男性患者B,患“糖尿病”20余年,现使用长效胰岛素及口服药物控制血糖,诉间断出现夜间低血糖,血糖最低3.1mmol/L,白天血糖最高15mmol/L。
主任医师李俊霞结合两位患者病情,对其完善检查后,分别给予对症治疗。
“1型糖尿病酮症”患者A输注胰岛素,尿酮体消失,结合孩子已启动青春期发育,血糖波动大,饮食不规律,多次酮症及酸中毒对孩子身体损伤大,建议家长使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患者家长同意使用胰岛素泵,并同时使用动态血糖监测,调整不同时间的胰岛素剂量,并根据血糖波动,调整饮食结构,经过几天精心治疗,孩子血糖较之前趋于稳定。
给予患者B入院后停用胰岛素,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夜间血糖并不高,一般为餐后血糖升高,遂停用了长效胰岛素,使用胰岛素泵逐渐调整胰岛素用量,最后出院前确定了使用餐前短效胰岛素方案,血糖稳定,未再出现低血糖。
目前,动态血糖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泵是当今糖尿病诊疗中非常重要的两项技术。在以往的临床中,只能分别先后或者同时佩戴两台仪器,在查看血糖检测结果后对胰岛素泵的剂量输注进行调整,临床上经常将两者结合使用的做法,称为“双C”(CGM&CSII)。双C技术的发展推动着糖尿病诊疗技术的进步,双C技术是未来人工胰腺的基础,是糖尿病综合管理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两项技术也不断进展,并且结合的更加紧密。实时动态血糖监测技术逐渐开展,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可以每5分钟显示一个血糖值,实时反映出血糖的信息,明确提示血糖变化规律和趋势,并能对过高或过低血糖进行报警,更加有助于患者采取及时的措施提高治疗的疗效和减少低血糖风险。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