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敏,现任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安宁疗护中心护士长。她从事护理工作22年,具有扎实的护理知识及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尤其对老年常见病及疑难病的护理有独特的护理方法及见解。在安宁疗护中心,经常上演着生离死别的人间故事,“医学是有限的,但永远是温暖的,我愿做老人生命中最后一道彩虹。”张利敏说。
入住该院安宁疗护中心的老人,大都是生命处于终末期的临终病人,患者的最大需求就是减轻身体痛苦,安抚焦虑情绪,安详离去。老人们渴望得到医护人员帮助,而张利敏就是带领着一支技术精湛、年轻有活力、富有敬老爱老之心的团队,秉承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理念,为患者减轻病痛,提供舒适的人文关怀和护理服务,让患者的心灵得到抚慰。
“老还小”,老人年纪越大越像孩子般固执,再加上病痛缠身以及心理压力,有些老人表现得更加偏执。每当此时,张利敏总会像哄孩子一样不厌其烦哄起老人来。“我们都在这儿呢大爷,您别害怕。”“大娘,您是想要喝水吗?”“您是想要把身子抬高一下吗?”“您是不想戴这个管子了吗?”“阿姨,您愿意的话,那我陪您聊聊天吧。”……大家都很佩服她的耐心,张利敏却说:“想一想小时候,父母用多大的耐心安抚我们。”她对待老人的态度,感动了无数患者。
安疗护中心大多无家属陪护,为了让不在身边的患者家属放心,张利敏贴心的每天录制老人的小视频发给家属,或者在老人床前和家属视频,让家属第一时间、更直观、细致的了解亲人的生命体征和生活状况。事无巨细,甚至详细到老人每天的大小便情况。遇到老人大小便失禁,她总是亲自给患者擦拭,遇到大便干结、老人排便无力,她直接上手去抠坚硬的粪块来解除老人的痛苦。这些举动,让已经不会说话的老人,含着眼泪竖起大拇指为她点赞。“自己亲闺女也不见得能做成这样”,有其他住院老人对此评价道。这些家属们都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他们用手机发红包表示感谢,但都被张利敏一一拒收。有一位95岁的老奶奶的家属,为了感谢医护人员的照护,悄悄送了张蛋糕卡放到医院值班室,张利敏知道后,转手将充值卡内的金额如数打入了老人的医疗账户。
除了照顾老人,张利敏还要帮助老人家属从痛苦中脱离出来。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给予心理辅导和悲伤陪伴,让家属心理得到慰藉。多位老人在张利敏和其团队的陪伴下,在生命末期没有经受病痛的折磨而安详离世。每当老人最后离开,张利敏都亲自为老人擦拭身体,帮老人穿上寿衣。不久前,一位癌症患者在疗护中心去世,他的亲人没有歇斯底里地痛哭,而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站在病床前,对逝者道别、道谢、道恩。家属在处理完后事,还专程来到科室送来感谢信和锦旗,感谢她对老人无私的奉献和无微不至的照护。生老病死,这个古老而又沉重的话题,在张利敏及其团队的努力下,向着如何善待老人的方向升华。
近段时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我们平静的生活,但张利敏脑子里蹦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中心里都是老人,病毒对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危害尤其大。而且患者家属不在身边,我们必须迎头而上,以我们万无一失的工作,守护好这些老人,让他们在这危急时刻依然能感受到国家、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她主动放弃休息,安顿好假期在家无人照顾的孩子,带领着团队逆向而行,积极主动履行防疫工作职责。濮阳市采取静态管理,张利敏主动承担起家属的“代购员”,为老人买奶粉、卫生纸、湿巾等用品。她虽然没有像在隔离病区的医护人员一样与病毒直接面对面,但她和她的团队,却通过无懈可击的防疫工作,在病毒和老年人之间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彰显了一名医护人员的责任和担当。
正是凭着这份责任感,张利敏无怨无悔、不分昼夜的坚守在岗位上,她曾获得濮阳市“青年岗位能手” 河南省“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 濮阳市疾病预防控制先进个人、濮阳市慢病管理先进个人、濮阳市免疫规划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她用自己对老年人的无限关怀,弘扬着身为新时代医护人员,关爱患者、敬畏生命的优良作风,传递着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正能量。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