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濮阳,本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季节,但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却让我们按下暂停键,共同抗击新冠病毒。
抗“疫”行动打响以来,全市疫情防控任务艰巨,濮阳市三院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承担了工业园区核酸和其他指令性任务,核酸检验工作量陡然增多,检验科全体人员24小时不间断工作。
疫情面前,濮阳三院讲制度
全市启动核酸检测以来,大量的检测标本源源不断的送入PCR实验室,为了保证及时出结果,标本“随到随检”。本次疫情来势汹汹,扩散风险极高,科主任王晓燕在第一时间做出要求,在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核酸任务的同时,更要遵守防疫规定,严格遵守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疫情期间,大家更加注意做好手卫生,规范穿脱防护服,人人都是监督员,无论多么繁忙,大家经常相互提醒“你按七步洗手法洗手了吗”“医疗废物鹅颈包扎扎带要扎牢”等。微生物室的赵会玲、鲁婷婷,他们按时提醒做环境监测。王镇锋每天出了实验室,不管多晚都要认真统计防护用品用量,做好登记与记录。检验科人员认真开展各项检验工作,严格审核检验报告,坚决避免在检验环节中出现纰漏。
疫情面前,濮阳三院讲效率
进入PCR实验室的每一分钟都是与病毒赛跑。早一分钟出具核酸检测结果,就能早一分杜绝隐患,早一分让大家安心。实验中的每一个环节如果耽误一点,就会大大影响后续的检测程序。核酸检测时间紧,任务重,流程优化和人员配置成了制约检测时间的瓶颈。科室在之前的核酸检测中,通过增加进入实验室频次,合理轮班,改变现有检测流程,保证实验室核酸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是这次持续时间长,科室季巧杰同志支援上海,大家的压力大了,如何在这段时间内提高效率,减轻人员负担,又成了一个新的问题。在长期实践中,翟韶研究出快速编码标本法,将每批标本注明头尾,能使标本数量准确无误,减少核对时间;科室的魏娟用快速单手拧盖法,将这一环节时间缩短1/3;宋俊平的96孔加样板快速划线法,让加样又快又准,在他们的指点下大家的加样速度快了,各个环节高效率衔接,pcr的最大检测量提升到实验室设计检测量的200%以上,高效高质地完成了各项检测任务。
疫情面前,濮阳三院讲奉献
王晓燕辗转反侧难以入睡,面对更大批量的核酸检测任务,门诊和住院病人都在,检验科其它日常检测不能停、核酸标本数量巨大,她说“现在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人员不能满足现状,非常时期,必须非常状态。”科室所有人员识大体、顾大局,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党员李兰兰提前结束自己产假,主动销假回来工作;李玉玮的爱人也承担着濮阳县医院的核酸检测任务,家里的两个孩子早早放在了孩子的姥姥家。输血科的徐龙京、刘晓明、张晓琰,早早加入核酸检测任务中来,他们常说“特殊时期,现在除了吃饭休息,大家都要上”。所有人的工作时长都增加了,但没有一个人有怨言,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就是人民群众的白色长城。
5月19日濮阳市进行新一轮的核酸检测。河南省上线新的应用核酸系统,为保证无缝对接,第二天能够圆满完成检测任务,检验科全体人员临时进行培训。虽然因长期熬夜王晓燕主任患上了眼疾,但她仍然坚持带着大家一遍一遍进行学习和模拟操作,直到每一个人都能熟练掌握操作,她才放下心来。
面对疫情,检验科默默地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微光。面对每一份具有潜在危险的标本,毫不畏惧、精益求精,在做好新冠疫情防控的同时,不忘初心、履职尽责。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