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牵动着河南人民的心,也牵动着我们濮阳市油田总医院2000多名职工的心。今年4月3日,河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根据上海抗疫需要,决定组建援沪医疗队,紧急从全省各医院抽调1511名医生护士、273名核酸检测技术骨干驰援上海。濮阳市卫健委指令濮阳市油田总医院选派3名具有PCR经验的检验师参加这次援沪行动。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及时响应,派出副主任技师陈小利、魏侠和年轻技师马越3位女将出征上海。
在濮阳3月抗疫战斗中,该院检验科核酸检测任务异常繁重。全科同志放弃休息,夜以继日,为迅速控制疫情连续工作20多天。刚转入常态防控,3位女将又被指派支援上海,对她们来说是一个考验。魏侠、马越、陈小利她们都是签署过请战书的抗疫一线预备队员,都时刻准备着,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接到命令她们立即准备,于4月6日晚随河南援沪医疗总队乘机奔赴上海。
在上海抗疫战场,河南医疗总队成立了临时党委,濮阳医疗分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魏侠被选为临时党支部副书记,并担任分队信息上报组组长和宣传员;陈小利具有分子生物学岗位丰富工作经验,分队领导指定她担任三区一组的负责人和生物安全员;马越年轻体力好,领导分配她负责比较费体力的样本接收、信息录入和加样工作。3名队员各司其职,出色工作,多次受到总队、分队表扬。
新冠核酸检测不仅要求高度可靠的检测结果,更要求操作过程中的绝对安全,担任生物安全员的陈小利副主任技师深感责任重大。她每天都在濮阳援沪医疗队微信群、视频工作例会通报核酸检测质控数据和生物安全规范执行情况,反复强调安全要求,对进出实验室安全防护、废弃医疗垃圾处理严格监督。三区是核酸检测流程中判读扩增结果的环节,陈小利把关专业严谨,反复判读,确保准确无误。为提高全区工作效率,她带领小组分析问题,优化流程,与上一个环节(二区)和下一个环节(信息上报组)保持无障碍衔接。当班工作结束她总是对一脱间、二脱间医废处理情况再巡检一遍,确保安全后才最后一个离开。为了表达对党的热爱、对责任的坚守和抗疫到底的决心,一到上海战场她就向临时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接受组织的考验。
信息上报是整个核酸检测流程的最后关卡,准确、及时上报检测结果,对疫情防控决策和医疗救治非常关键。魏侠作为信息上报组组长,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遵守“双人多环节”信息核对上报规定。她还负责前期的样本接收、摆架、试管二维码录入工作,体力消耗很大,患有肩周炎的她总是忍受着撕扯般的疼痛坚持工作。作为团队宣传员,她用手机抓拍团队感人画面,利用休息时间撰写工作日志,及时把全队工作情况向总队和市卫健委领导汇报。由于晚上写作,常常头疼失眠,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她就服用安定镇静药物争取睡眠质量。
马越今年刚满25岁,是全队年龄最小的队员。她所在的二区一组外围辅助岗每班都要接收、处理大量的样本。她沉着冷静,吃苦耐劳,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安全高效完成岗位工作。由于她必须站着或走动作业,下肢长时间得不到休息,小腿和双脚麻木酸疼、失去知觉,但她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痛并快乐着,因为她知道自己工作的意义。
该院的3位女英雄在上海抗疫战场已经连续战斗了34天,她们每天在实验室工作时间超过10个小时,最繁忙的时候甚至达到15个小时,以惊人的毅力完成高负荷工作。
魏侠在工作中
马越在工作中
陈小利向临时党支部宣读入党申请书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