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空间不少人在转发一则“科普”视频,一名身穿白大褂的“专家”说,新口罩上残留有消毒剂环氧乙烷,为一级致癌物,最好在从包内取出口罩后在空气中甩一甩,让残留的环氧乙烷挥发掉再戴。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
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医用材料质控专家介绍,环氧乙烷是一种常用消毒气体,具有易燃、易爆、易挥特点。用这种气体给口罩消毒,不仅能够高效灭菌,而且能够很快挥发。口罩生产的国家标准规定,出厂时环氧乙烷残留量不得大于10μg/g,为了达到这一标准,厂家生产流程在“消毒—装包—密封”环节都会留出足够的消毒剂挥发时间,质检员抽检达不到环氧乙烷残留量指标不会允许出厂,政府主管部门抽检不合格,不仅要召回产品,还要面临严厉处罚。因此,按照标准生产的口罩不会残留足以影响健康的消毒剂。
环氧乙烷的确是一种危害健康的化学物质,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中,环氧乙烷被列入“一类致癌物”。但任何毒物达到危害健康的程度都有一个“量”的界限,不超标、不积蓄的毒物对人体来说就算不上毒物,这和“是药三分毒”是一个道理。只要不过量摄入环氧乙烷,就不会增加癌症风险。
但是长期在高浓度环氧乙烷环境下工作应注意严格防护。环氧乙烷吸入体内会刺激呼吸道,引起恶心、呕吐、头昏、头痛、嗜睡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肺水肿。通过皮肤、粘膜接触环氧乙烷,会引起红肿、水泡及血泡,严重者可出现局部皮肤烧伤及粘膜组织灼伤,造成毛发脱落。超量环氧乙烷进入血液系统,可致红细胞溶解、凝血酶破坏引起全身性溶血症。环氧乙烷与氯元素结合会产生毒性很大的氯醇,与水接触形成乙二醇,对环境和种植物的生长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因此,国家通过制定法规和标准对环氧乙烷使用、残留进行限量控制。
目前关于环氧乙烷致癌的研究并不多,有限的一些研究认为,从事与有关的职业应当注意防护。对于普通人而言,能够接触到的环氧乙烷的机会有限,没有证据表明环氧乙烷会在人体内蓄积。对于口罩而言,符合国标的一次性医用口罩不会产生健康危害。因此,只要是通过正规途径购买的合格口罩,尽可放心使用。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