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二区成功为一位复杂卵圆孔未闭患者实施封堵手术,有效解除了患者头痛、头晕症状,也降低了患者再次罹患不明原因脑卒中、减压病等风险,标志着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结构性心脏病诊疗技术又迈出了一大步。
患者为59岁男性,因“偏头痛”来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就诊,查头颅磁共振,提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考虑不明原因卒中及偏头痛,TCD发泡实验阳性,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显示房间隔裂隙,为“长隧道型PFO”,食道超声心动图证实房间隔膨胀瘤并房间隔右向左分流。经心血管内科二区副主任王典博主治医师、神经内科赵开庆主任医师、超声科梁国胜副主任医师联合会诊,一致认为患者的病情最适合卵圆孔未闭封堵术。王典博副主任带领团队对患者进行充分评估,精心设计介入手术方案,在介入导管室配合下,与科室业务骨干郑胜昌主治医师一起为患者行股静脉入路卵圆孔介入封堵,成功地将封堵器送入心房,在未闭合的卵圆孔处释放,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症状明显改善。
据王典博副主任介绍,卵圆孔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左、右心房间的一个孔道,胎儿的血液循环需要借助卵圆孔,使一部分血液从右心房流到左心房。宝宝出生后,自身肺循环建立,一般在出生后8个月左右完全断绝左右心房间的血流,但仍有20%-25%的人卵圆孔瓣膜和房间隔并不完全融合,遗留有小的裂隙,称为卵圆孔未闭。研究表明,卵圆孔未闭与不明原因脑卒中、先兆性头痛、减压病、矛盾栓塞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主要原因是当右心房压高于左心房压时,左侧薄弱的原发隔被推开,即出现右向左分流,下肢静脉或盆腔静脉的血栓、空气栓子、手术或外伤形成的脂肪栓子就会通过未闭的卵圆孔进入左心系统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最常见的是脑梗死,而且对于发生过血栓的卵圆孔未闭患者其再发的危险性依然很高。对卵圆孔未闭实施介入封堵治疗,不仅能预防脑卒中和改善脑卒中预后,而且可治愈或明显缓解患者的偏头痛症状。目前国内开展这项技术的地市级医院还比较少,濮阳市油田总医院这例手术的成功,标志着心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有了新突破,为更多同类症状患者降低误诊、有效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诊疗方案。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