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频道栏目 > 龙都健康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发热观察病区,抗疫战场上那群最后的坚守者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市油田总医院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3-12 10:21:55   

随着3月3日濮阳市最后一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康复出院,禁足长达一个多月的城乡群众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陆陆续续走出家门,购物运动,复产复工。但是疫情并未结束,病毒并未走远,境内传播、境外输入的风险依然复杂严峻,不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治愈最后一位患者,决不能轻言成功。  

目前,濮阳市油田总医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健康委疫情防控最新工作部署,坚持一边抓防疫,一边恢复正常医疗工作,不少同事从一线撤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但是感染科观察病区、发热门诊等部位还在坚守,为了剿灭最后的“残匪”,他们任务依然艰巨。  

发热观察病区不仅是我院疫情阻击战的最后坚守者,他们还曾作为先头部队率先进入主战场。这个病区曾是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准备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第一个病区,按照医疗救治隔离病房标准进行了改造。1月27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全市新冠肺炎患者实行集中定点收治,并指令我院派出15人的医疗队支援定点医院,其中就有感染科主任吴世群、护士长孙永静和7位年富力强的护士。  

1月28日,市卫生健康委决定在濮阳市油田总医院设立医学观察病区,医院又紧急把孙永静护士长召回,任命贺俊英主任医师为临时负责人,从临床科室抽调业务骨干,重新组建我院观察病区团队,他们一干就是5个多星期。  

这个团队既有唐彩萍,王艳梅,焦素芳等感染科老同志,也有张楠、张思文、席军娟、朱晓婷、常冰冰、张书静等从兄弟科室抽调来的新成员。随着观察患者的不断增加,徐亚军、李娜、荆璐、李淑伟、刘婷、胡晓珊、谷会芳等先后被医院抽调加入这个团队。  

这些同志都曾踊跃签名参加医疗救治预备队,她们响应院党委、总医院号召,主动请缨勇敢奔赴抗击疫情第一线,表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不怕艰苦、不惧风险的思想政治觉悟。为了表达坚守抗疫一线,夺取全面胜利的意志和决心,张楠、席军娟、朱晓婷等在孙永静护士长的影响下,纷纷递交入党申请书,誓言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争当一名最勇敢的战士,时刻听从党召唤,到最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  

观察病区的工作十分艰苦。开始的两周由于人手紧张,每个班次的工作时间竟超过10小时,直到人手增加之后才调整到每班6小时。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不仅有很多不便,说话快了都会气喘吁吁,一个班下来,贴身的衣服全被汗水湿透。  

病房内没有洗手间,临时配了移动马桶。为节省防护服,保洁员一周只进来打扫2次,没有保洁员的时候只能由护士们亲自打扫病房卫生、处理医疗废物和患者的生活垃圾。那些平时家务活都不会做,在家靠爹妈伺候的90后、95后小姐姐们,真的干起了为患者倒马桶的脏活累活。  

张楠是来自中医科的护士,家有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自己身体也不太好。但疫情当前,使命感召,她把孩子老人和家务托付给爱人,毅然报名上前线,第一批支援留观病区。一位老年女性患者呼吸、咯痰困难,无法平卧,她冒着被感染的风险给她上特护,整整在她身边守了6个小时,不停地为她叩背、排痰,处理各种不适。下班时身心俱疲,脚肿得穿不上鞋子。  

朱晓婷精心照料一位因骨折行动不便的老人,为她做生活护理、清洁卫生、清理大小便,耐心细致,无怨无悔。患者入院时错过饭点,她毫不犹豫把自己的盒饭送给了老人,自己饿了半天,还是孙永静巡查时才听患者说起。  

唐彩萍是一名快要退休的老同志,甲状腺癌术后,长期靠服用甲状腺素、非碘盐饮食维持。疫情来临,她深感责任在肩,不让科室照顾,坚决要求留在一线。她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又是经历过抗击“非典”的老兵,在这么重大疫情来临的时候我不能不出一份力。为保证身体能扛得住重压,她悄悄地把甲状腺素的服用量增加一倍。她这种拼命工作的精神感动着、也激励着年轻的护士们,无怨无悔地坚守,谁都不愿最先下火线。  

张思文是留观病区年龄最小的护士,1996年出生的她已经是2年党龄的中共党员。年前她的妈妈刚做过乳腺癌手术,本该在家服侍,但作为党员的她舍小家,顾大家,积极报名要求上前线。1月28日,她带着对妈妈深深的歉疚第一批进入观察病区,只能靠每天的电话跟妈妈保持联系,询问康复情况,提醒吃药复查。  

常冰冰是两个孩子的宝妈,为了奔赴医疗救治第一线,她抓紧学习新冠肺炎医疗护理和消毒隔离知识,时刻准备听从医院的召唤。她接到支援观察病区的通知后,爱人和老人都替她担心,她耐心做通家人的工作,安抚好两个孩子上了战场。一次下夜班后她感觉特别疲惫,全身发冷无力,头痛难耐,她心里有些忐忑:是不是被感染了?她对照新冠肺炎主要症状,发现自己没有肺部特征,心里一下有了底。心想决不能在这紧要关头下火线,她在宿舍不停地喝热水,强迫自己蒙头大睡,一觉醒来身体轻松了很多,庆幸自己还能继续坚持战斗。  

席军娟、胡晓姗、徐亚军都是漂亮、温柔的女孩,工作时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多层手套,给操作带来不便。为了赢得患者的理解、信任与配合,她们动作特别轻柔,说话也更加亲切,对心情烦躁的患者总是耐心地给予安抚。久而久之,她们都成了病区里的开心果,看到她们天使般的身影,护目镜下明亮的眼睛,新冠肺炎在病友们心中也没有那么恐怖了。  

观察病区每一位坚守者,都是被安排到患者身边的天使,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在那个封闭的环境里,冠状病毒的威胁之下,坚守4个星期、5个星期,靠的不是一时的热情和勇气,她们要经受得住体力、毅力、精神和心理上的考验。没有生命相托、责无旁贷的信念,没有救死扶伤、全力以赴的责任担当,怎能成为慈悲为怀、救苦救难的天使!




责任编辑:冯牧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