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一线有两个地方,让人闻之色变,也让人肃然起敬。重症监护室。它有一个人们熟知的名称:“ICU”。这里,是危重患者生命的最后屏障;这里的医护人员,被誉为危重病人的“守护者”。
仝旭亚,EICU副主任医师,中共党员,从事重症医学18年。
新年伊始,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在全国打响。大年初一晚,按医院要求,他带领科室人员连夜腾空病房,这里将成为救治危重确诊患者定点科室。做为一名党员,科室的负责人,一名有着丰富危重病救治经验的医生,他说:这里是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需要我的地方,我责无旁贷。
ICU是感染风险最高的地方,是医护工作者与病魔激烈交锋的战“疫”火线。战斗在这里的医护人员个个是勇士。1月31夜,从市疫情定点医院转来一重症确诊患者。尽管从事重症救治工作十多年,但面对传染性极强的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第一例危重患者,要做到万无一失,他心里还是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生命高于一切,救治重症就是分秒必争。来不及多想,匆忙做好防护,紧急上岗。他第一时间熟悉患者病情,刚到重症室,患者情绪焦躁不安,为争取患者配合治疗,他边规划治疗方案,边和患者面对面沟通,不时地安抚患者,鼓励他坚定战胜病魔的信心。患者吸氧后血氧饱和度仍下降、缺氧明显、呼吸困难....时间就是生命,患者病情存在恶化可能,必须马上上呼吸机,调整参数、取得患者配合,根据患者反应、感受再次调整参数,直至病人能够耐受…同时加强抗炎、平喘、祛痰治疗…时不时的给予叩背,协助患者咳嗽、咳痰......经过几个小时紧张而有条不紊的战斗,患者病情终于趋于平稳。此时,已是次日凌晨,在病房稍作休息,又投入到第二天的战斗。
查房、汇报病情,组织专家会诊、调整治疗方案,这样紧张忙碌的日子过了一周多,患者恢复向好,刚转出重症病房,2月9日,又转来一例重症患者。
半个多月不分昼夜的连续奋战,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他的身体开始出现不适,头痛、鼻塞...和患者面对面沟通、为患者上呼吸机、协助患者咳氮等,这些治疗都是与患者近距离接触操作才能完成。不会是被感染了吧?“身体可不能出问题,关键时候,我们只有冲上去,才能把生命抢回来。”他警告自己。好在吃药休息后,身体逐渐恢复。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仝旭亚无私无畏,冒着高感染的风险,冲锋陷阵在疫情最危险的重症一线,全力以赴,用生命守护生命,用真情陪伴真情。已康复出院的患者在电话中哽咽着对他说:谢谢你仝大夫,是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