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玉米被排出四优四化之外,是压缩种植面积的状态,尽管如此,相比水稻、花生、大豆,玉米仍然居我市秋粮之首的地位。而且我们濮阳市的玉米麦后机播的面积达到了95%以上。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提倡玉米简化栽培。玉米苗期是长根、增叶和茎节分化阶段。有耐旱怕涝的特点,适当干旱有利于促根壮苗。而且玉米苗期生长量小,肥水需求量不大,播种时一般的都是种肥同播,播后浇灌蒙头水,基本满足了玉米苗期的水肥需求。
所以玉米苗期管理的关键在于及时除草、杀虫保苗,及时间苗定苗。
1.除草剂记住三句话:打小不打大,打早不打晚,打湿不打干。安全起见,一般用苗后除草剂,3-4片叶子是最佳喷药期。5片叶后只打垄间避开玉米苗。打药时间上午9点前、下午5点后避开一天的高温时段。除草剂人工喷药效果好,因为要求一定的水量。杀虫剂是无人机打药效果好。
2治虫也是趁早趁小效果好:一般3-4叶打除草剂时加高效氯氰菊酯,5-6片叶定苗后根据苗期再打一遍防虫治虫,甲维盐加高效氯氰菊酯。
今年玉米上又多了一个外来物种草地贪夜蛾,又叫秋粘虫,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迁飞性农业重大害虫。2017年,草地贪夜蛾被列为世界十大植物害虫“黑名单”。这种害虫于2016年传入非洲,并迅速在撒哈拉以南44个国家蔓延,导致非洲及亚洲部分区域玉米、甘蔗等作物减产20%至30%,重者毁种绝收。2018年7月,草地贪夜蛾开始陆续传入也门、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缅甸、泰国、老挝、越南、中国等亚洲国家。2018年8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就草地贪夜蛾发出全球预警。
对于草地贪夜蛾有这样的描述:一是超级能吃的幺蛾子,不挑食,什么都吃,水稻、玉米、高粱统统都吃,80多种农作物都成了草地贪夜蛾的口中美食;二是超级能飞的幺蛾子。2018年8月草地贪夜蛾到达印度,11月就飞到了孟加拉国,12月继续向东,到达泰国、缅甸。今年1月,草地贪夜蛾从缅甸侵入云南普洱,随后在德宏和保山也发现了它们的踪迹。1晚上飞100公里都不是问题;三是超级能生的幺蛾子,一只母蛾每次可产卵100~200粒,一生可产卵900~1000粒,相当于普通菜蛾的10倍,且每个卵只要2~3周的时间就可长大繁殖。同时,由于是外来入侵物种,在我国缺乏天敌,这也为草地贪夜蛾繁殖提供了条件;四是超级能祸害的幺蛾子低龄草地贪夜蛾幼虫一般啃食玉米叶,形成窗户纸一样的薄膜,老熟幼虫则会把玉米叶啃穿,令叶片形成大大小小的窟窿,甚至会直接钻到玉米果穗里啃食。专家观测,草地贪夜蛾可对作物的根茎叶穗等多个部位造成危害,破坏性极强,防治难度大。对玉米来说,其危害可以贯穿整个生育期,在没有防治的玉米田,最严重情况下,会有100%的植株被害,心叶被咬烂。
据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网监测,目前草地贪夜蛾侵入的前沿阵地已到淮河流域的河南和安徽南部,主要以3、4龄幼虫为主。以当前的气温,两周以后将进入成虫羽化高峰,6至7月,将有大量成虫陆续迁飞入侵黄淮海、华北地区,乃至东北和西北地区,防控形势十分艰巨。今年3月,农业农村部发布《2019年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方案(试行)》指出,应抓住低龄幼虫的防控最佳时期,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注意喷洒在玉米芯叶、雄穗和雌穗等部位。草地贪夜蛾具有很强的抗药性,在用药的时候,要注意轮换和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方式的杀虫剂,根据田间种群监测及经济为害水平来决定是否需要防治,避免频繁用药;还要根据农药使用说明书推荐的浓度和剂量进行适量喷施,以延缓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的产生。专家推荐:使用抗性低,效果好的铭治(30%甲维盐·杀虫单),铭治不但对草地谈夜蛾类鳞翅目害虫防效好,而且对蚜虫、蓟马、蟋蟀等害虫也有较好的防效,性价比较高,是农资经销商和农民朋友首选药剂。
3、及时间苗、定苗。及时间苗、定苗是减少弱株率,提高群体整齐度,保证合理密植的重要环节。间苗、定苗过早时,苗势两级分化不明显,定苗后会继续出现病株、弱株、残株等。间苗、定苗过晚,因幼苗拥挤,根系交错,争肥争水,形成弱苗。掌握3片可见叶时间苗,5片可见叶时定苗。套种玉米通常草多、虫多、残伤苗多,保全苗难度大,应适时间苗,略晚定苗,掌握3-4片可见叶时间苗,5-6片可见叶时定苗。定苗时应做到去弱苗,留壮苗;去过大苗和弱小苗,留大小一致的苗;去病残苗,留健苗;去杂苗,留纯苗。6月份我们试验种植结束到濮阳、清丰多点查看我市玉米生产情况,发现苗情普遍好于往年,基本上实现了单粒直播,就是不用间苗了。但个别密度过大的田块还是要及时定苗,或者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剔除小弱苗,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 (图片来源:濮阳市农业科学院)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