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频道栏目 > 龙都健康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致敬医师节 | 刘岚:34载守在手术台旁,做患者“无声的守护者”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油田总医院  字体:   发布时间:2025-08-19 09:32:32   

在濮阳油田总医院的手术室里,当外科医生专注于手术操作时,总有一位医者隐在蓝色口罩与监护仪后,凭借精准的判断和细腻的守护,为患者编织生命安全网。她就是手术麻醉科医生刘岚,一位拥有34年从业经历的“幕后英雄”,用半生时光诠释了麻醉医生的责任与担当。

刘岚

“麻醉医生的字典里,从没有‘下班’二字。”这是刘岚常对年轻医生说的话,这也是她34年职业生涯的真实写照。1991年入职至今,她累计参与2万余台手术,无论台风暴雨的恶劣天气,还是阖家团圆的春节除夕,她始终坚持提前1小时到岗的习惯,她仔细检查麻醉设备、核对患者信息,确保每一台手术的麻醉环节万无一失。同台的外科医生常说:“只要看到刘岚老师在,我们心里就特别踏实,整台手术像有了主心骨。”

1.png

急危重症抢救,是对麻醉医生专业能力的极致考验。2024年的一个冬夜,一名普外科患者因肝脾破裂急诊入院,情况危急。刚结束12小时白班的刘岚,接到紧急通知后5分钟内冒雪赶到医院。术中患者血压骤降至50/30mmHg,她临危不乱,一边指导住院医师操作,一边熟练建立中心静脉通路与桡动脉测压通路,精准调控血管活性药物输注、加压输血、纠正酸中毒,连续两小时守在麻醉机旁,寸步未离。当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时,她的手术衣早已被汗水浸透。

面对高龄手术患者,刘岚更是倾注了额外的耐心与细致。无论白班手术结束得多晚,她都会亲自到病房访视次日手术的高龄患者,逐页查看病历、详细询问病史、全面进行体格检查,有时仅术前沟通就长达1小时。曾有家属不解:“麻醉不就是打一针吗?为啥要花这么久?”刘岚总是用温和却坚定的语气,细致解释麻醉风险与注意事项,缓解家属的担忧。而这份“较真”总能在术中发挥关键作用——一次高龄患者手术中,老人心率突降至40次/分,她提前准备好的阿托品即刻起效,成功化解危机。她的办公桌上,那本记满预案的笔记本,正是34年临床经验凝结成的“生命密码本”。

对待儿童患者,刘岚则化身“温暖的守护者”。为缓解一名6岁少年对手术的极度恐惧,她自创了“手术室安抚法”:把麻醉面罩变成“吹气球玩具”,将麻醉药形象地称为“太空睡眠气体”。当孩子从紧攥她的手到渐渐放松入睡时,一旁的巡回护士忍不住感慨:“刘老师这双手哄睡的孩子,恐怕能坐满整个幼儿园。”

22.jpg

如今55岁的刘岚,依然保持着高强度的工作节奏:每天站立10小时以上,每周至少工作6天,除了每年春节探望远在成都的父母,几乎从未请假休息。即便在新冠疫情期间高烧至40度、腰疼得直不起身,她首先想到的仍然是“科室现在忙不忙?”当有人问她,为何始终如此拼,却从不争取各类优秀名额时,她笑着指向监护仪上平稳的波形:“听到这些规律的心跳声,比任何表扬都让我踏实。”

没有聚光灯下的掌声,没有众人瞩目的荣誉,刘岚的34年,都藏在手术室的方寸之间——藏在每一次精准的药物剂量计算里,藏在每一次根据生命体征的及时调整中,藏在患者从安睡手术到平稳苏醒的每一个瞬间。而她,正是无数默默奉献的麻醉医生的缩影,用坚守与专业,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㉕





责任编辑:冯牧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