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命被病痛笼罩,医生是照亮前路的明灯,而护士则是那缕温柔的晨光,轻轻洒进病房,抚慰患者的身心。濮阳油田总医院血液内科的护士们,始终秉持着“做有温度的护士”这一初心与使命,用专业与爱心书写着一篇篇动人的生命诗篇。
“贴心关怀胜似亲人”
晨间护理时,20床散发出刺鼻的臭味。护士丝洁掀开被子,发现大娘浑身沾满屎尿,会阴处红肿渗液。一旁的儿媳却冷漠地说:“谁让她没福气,没生个姑娘呢。”说完便低头继续刷手机。丝洁没有多言,默默戴上手套,用温水轻柔地为大娘清理身体。老人疼得直吸气,枯瘦的手紧紧攥着床单,丝洁轻声安慰:“忍一忍,马上就好。”随后,她拿来氧化锌软膏,小心翼翼地用棉签涂抹在溃烂处。窗外,玉兰树的叶子沙沙作响,温暖的阳光洒在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此后的每一天,丝洁都会主动为大娘擦拭身体、清理伤口并换药,从未有过一句抱怨。当创面上的结痂开始脱落,老人紧紧握住她的手,感动地说:“闺女,你比亲闺女还贴心。”
“暖心相助解困转院路”
在该院血液内科,曾上演了一幕特别暖心的场景。60多岁的牛大娘和70多岁的牛大爷,身边没有子女陪伴,准备转院前往郑州治疗。他们需要先回范县医保局开具转诊单,再返回濮阳,搭乘第二天的车去郑州。当时已是下午5点多,回范县开转诊单显然来不及了,老两口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就在这时,王瑞护士主动站了出来。她积极联系县医保局,经过一番努力,成功为老人办理了电子转诊,免去了老人来回奔波之苦。即便出院手续已经办完,护士们依然帮老人把行李拿回病房,让他们能在病房安心休息,方便第二天转院。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周围的患者和家属也纷纷对护士们竖起大拇指。这些护士就像一束明亮的光,照亮了老人艰难的转院之路,她们的责任心,让患者及家属倍感温暖。
“救命面包暖人心”
凌晨两点,6床的呼叫铃急促响起。护士宋芳迅速冲进病房,看到典大爷捂着胸口瑟瑟发抖,经监测血糖仅为2.8mmol/L。陪护的大妈焦急地说:“老伴儿,我没带吃的……”宋芳立刻跑回护士站,翻出自己留着夜班充饥的面包。面包包装打开的那一刻,麦香与消毒水的味道在病房里弥漫开来。“含在嘴里慢慢咽。”宋芳托着老人颤抖的手,将面包掰成小块。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见老人额头的汗珠渐渐消退。二十分钟后复测,血糖升至5.6mmol/L,大妈激动得流下眼泪:“闺女,你这面包比药还灵啊……”
“信任跨越科室界限”
下午6点,血液内科护理站,即将交班的任方圆护士还有工作未完成。这时,血管条件差、脾气也不好的杨师傅面露难色地站在她面前,吞吞吐吐地说:“圆圆,我又住院了,住在××科。你知道我的血管不好扎,我只相信你们。你看能不能帮我扎个留置针,这样人家护士不为难,我也不受罪了。我知道这不合理,平时我还总对你们发脾气,实在不好意思……你能帮帮我吗?”按常理,方圆可以不管这事,但为了不辜负杨师傅的信任,她说道:“您稍等,我交完班就帮您扎。”随后,任方圆一针见血地为杨师傅成功扎上了留置针。杨师傅高兴极了,连连说道:“下次还得找你扎针啊,圆圆。遇见你,是我的幸运!”
该院血液内科的护士们,将“做有温度的护士”作为毕生追求。她们俯身清洁伤口,守护的是患者的尊严;奔波办理手续,传递的是生命的希望;递出食物,给予的是绝境中的曙光;跨越科室界限,搭建的是医患信任的桥梁。这些平凡却闪耀的瞬间,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融入每一次陪伴,让护理服务绽放出人性的璀璨光芒 。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