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频道栏目 > 龙都健康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油田总医院手足与创伤骨科:那些温暖感人的病房故事……

作者:苏艳  文章来源:濮阳市油田总医院  字体:   发布时间:2025-03-19 16:59:50   

在濮阳油田总医院手足与创伤骨科,每一天都是与时间赛跑、与伤痛抗争的战场。这里的护士们,用温柔和坚韧守护着每一位患者,成为他们生命中最温暖的依靠。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们的故事,感受那些被疼痛与希望填满的日日夜夜。

“别怕,我们在这里”

1.png

夜幕降临,病房里一片寂静。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宁静。一名年轻工人被紧急推入病房,他右手食指、中指因被机器绞伤而血肉模糊。他苍白的脸上满是冷汗,却死死咬着嘴唇不肯喊疼。该科护士李丽芳握紧他颤抖的左手,轻声说:“别怕,我们一定会尽全力保住你的手。”她快速为他开放静脉通路、做好术前准备,医生联系手术室安排急诊手术。手术持续6个小时,结束后回到病房,看到患指末梢恢复的血色,“别怕!手术很成功,后续我们配合治疗,就有希望。”因为李丽芳明白:我们的坚守,就是患者的希望。

“疼,就抓紧我的手”

2.png

病房里住进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他因跌倒致股骨转子间骨折,每次翻身都让他疼得浑身发抖。那天,他叫住护士杨晰,哽咽道:“姑娘,我是不是再也站不起来了?”杨晰没有回答,只是把手伸向他:“疼,就抓紧我。”术后每一天,她都和护理团队的护士们仔细评估这位老人的疼痛情况,教他做肢体功能锻炼。几天后,老人扶着助行器走出病房时突然转身朝杨护士开心地笑出了声。因为杨晰明白:在骨科病房,止痛药可以缓解身体的疼,但紧握的手才能抚慰内心的恐惧。

“孩子,别哭,阿姨在”

3.png

一天深夜,病房里传来孩子的哭声。原来,一个5岁的小男孩因为骨折刚做完手术,他害怕得不敢睡觉。他躺在病床上,眼睛里满是恐惧和无助,小手紧紧地抓着被子。护士张利纱听到哭声,立刻轻声安慰他。张利纱知道孩子在这种陌生又疼痛的环境下会感到害怕,所以她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温柔又亲切。“孩子,别哭,阿姨在,你是个勇敢的小男子汉,手术已经做好了,现在要好好休息,这样才能快快好起来呀。”张利纱一边安慰一边轻轻抚摸着这个小男孩的额头。这个孩子在她的轻声安抚下进入梦乡。

“谢谢你,让我重新站起来”

4.png

病房里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爷爷,因为股骨骨折已经卧床好几个月了。护士宋真真每天都会陪他聊天,鼓励他做康复训练。有一天,老爷爷突然抓住宋真真的手,激动地说:“谢谢你,让我重新站起来。”宋真真看着他颤颤巍巍地走出病房,心里满是欣慰:“爷爷,您自己也很厉害呀!”

“护士,我可以自己来”

5.png

病房里有一位年轻妈妈,因为车祸导致腿部骨折,行动不便。护士翟亚博每天都会帮她打水、拿饭,照顾得无微不至。有一天,小翟像往常一样去照顾她,却发现她正努力地想自己下床。小翟赶紧过去帮忙,却被她轻轻推开:“小翟,我可以自己来。”小翟看着她艰难地站起来、一步步挪到床边,眼泪在眼眶里打转:“阿姨,你真棒!”因为翟亚博明白,有时候,患者需要的不仅仅是照顾,还有尊重和鼓励。

“护士姐姐,我长大了”

6.png

病房里有一个10岁小女孩,因为手臂骨折住进医院。她总是很坚强,从不喊疼。护士张璐每天都会陪她做康复训练,教她写字、画画。有一天,小女孩突然对张璐护士说:“护士姐姐,我长大了。”张璐看着她稚嫩的小脸,心里满是感动:“是啊,你真的很棒!”

“姨姨,棒棒糖”

7.png

一位母亲和自己2岁的儿子因车祸导致分别住进该院ICU及儿科监护室。病情相对稳定后,这位妈妈先转进手足与创伤骨科。当护士了解到这位妈妈目前因思念孩子而忧心忡忡时,王蕊护士主动与管床医生沟通,第一时间协助医生将患者的儿子转入该科,并将患者调整至同一个病房。半夜,护士王蕊听到哭声,立刻走过去。她轻轻抱起孩子,用手轻轻拍着他的背,轻声安慰:“孩子,别哭,阿姨在。”她从口袋里掏出一根棒棒糖,递给孩子:“这是阿姨的‘魔法棒棒糖’,吃了它就不疼了。”孩子接过棒棒糖,渐渐安静了下来。

3个月后,该患儿再次入院,王蕊护士抱起小朋友的那一刻,小朋友说:“姨姨,棒棒糖”。原来所有的关爱,都会刻在患者的心里。

“守护新生的希望”

8.png

一位孕妇因意外摔倒导致脚踝骨折,住进该院手足与创伤骨科。她担心自己的伤势会影响到胎儿的健康,整日忧心忡忡。护士吴亚楠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与妇产科医生沟通,为她提供更全面的医疗建议。同时,吴亚楠每天给她讲解一些孕期保健知识,缓解她的紧张情绪。“你要相信自己,也相信宝宝,他一定会健健康康地来到这个世界。”吴护士轻声安慰道。在小吴的悉心照顾下,这位孕妇的心情逐渐平静下来,她知道,在这里,不仅有对自己伤痛的关怀,还有对新生命守护的希望。

“用爱融化坚冰”

9.png

一位性格孤僻的老大爷因手部骨折入院,他总是对护士们的照顾百般挑剔,不愿意配合治疗。护士胡利霞没有因此而生气,反而更加耐心地对待他。每次为他护理时,小胡都会微笑着和他说话,虽然这位老大爷常常冷着脸不搭理她。有一天,小胡发现这位老大爷的手指有些肿胀,她赶紧为他调整手部的固定位置并轻轻帮他按摩手指。老大爷看着她,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后轻轻地说一句:“谢谢你啊,姑娘。”从那以后,这位老大爷的态度逐渐转变,开始主动配合治疗。胡利霞知道,她的耐心与关爱终于融化这位老大爷心中的坚冰,让他感受到温暖与信任。

“深夜病房里的微光”

10.png

值夜班时,护士朱晓婷总是能看到家属蜷缩在走廊陪护床上睡觉,听到老人因患肢疼痛在黑暗中呻吟,看到家属紧握着谵妄患者的手。于是,她习惯在午夜轻轻巡视病房:为患者翻身时垫上软枕,帮活动不便者拉上床档,替术后发烧的孩子擦去额头的汗水,把哭累的家属劝回陪护床休息。有人问她:“这么拼图什么?”她笑着说:“因为我知道,长夜再黑,总得有人擎一盏灯。”

“心灵的慰藉”

11.png

一位年轻女孩因车祸导致大腿骨折,术后留下长长疤痕。她对自己的外貌感到自卑,不愿与人交流。护士黄克靖发现后,主动与她沟通,因为小黄知道该患者的护理不止身体的护理更是心理的护理。小黄告诉她:“外貌不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准,你的内心才是最美丽的。”小黄还每日夸奖这位患者,帮助她重建自信。在小黄的帮助下,这位女孩逐渐有了笑容。

“希望的守护”

12.png

患者王先生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不幸遭受多发性骨折,被紧急送往该院手足与创伤骨科救治。由于伤情严重,王先生需要长时间卧床。他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担心自己以后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

护士石晓洁在对王先生进行细致护理的同时,也非常关注他的心理状态。她详细地为他讲解骨折的愈合过程和康复训练的重要性,石晓洁每天鼓励他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因为石晓洁知道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比解决身体的伤痛更重要。在护士们细致的护理下,该患者在经历8次手术、住院2个月后顺利出院。

护士服口袋里的“宝藏”

13.png

在手足与创伤骨科,护士伊文慧初到该科室,发现护士姐姐们的口袋里总是装着一些“奇怪”的东西:观察患者足跟皮肤的小镜子、测量肢体长度的软尺,或是供卧床患者锻炼肺功能的气球,或许还有为突发低血糖患者或小患儿准备的棒棒糖。护士姐姐的温暖、细致、耐心感染着她,伊文慧说:“我要快速成长,向护士姐姐们学习,做一名优秀的白衣天使。”

在这里,每天都有各式各样的故事发生。该院手足与创伤骨科护士们在护士长苏艳的带领下,用爱与坚守,守护着每一位患者。每一次创伤都是生命的战书,每一次站立都是人性的凯旋。而护士们,愿做那些永远站在患者身后的人——当他们跌倒时伸手去扶,当他们站立时悄然退后,将所有的骄傲藏进那件被血渍、泪痕和汗水浸透的白衣里……

他们的故事,平凡却温暖,让我们为他们点赞、向生命守护者致敬!㉔




责任编辑:冯牧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