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频道栏目 > 龙都健康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健康科普】警惕中老年人群高发的风湿性多肌痛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油田总医院   字体:   发布时间:2025-02-13 09:43:45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偶尔会感到肌肉酸痛,可能是运动后的正常反应,也可能是久坐不动导致的僵硬。但如果这种疼痛变得持续且难以忍受,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那就可能是风湿性多肌痛在作祟了。在各类风湿疾病里,有一个病症常常被大家忽视,它就是风湿性多肌痛。作为一种主要影响中老年人的风湿性疾病,风湿性多肌痛正悄无声息地影响着许多人的生活质量。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什么是风湿性多肌痛?  

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Rheumatica,简称“PMR”),是一种以颈部、肩胛带和骨盆带肌肉疼痛、僵硬,红细胞沉降率升高,伴或不伴有发热等全身反应为表现的综合征。它不是简单的肌肉劳损,而是涉及免疫系统的疾病。简单来说,就是免疫系统误把自身的肌肉组织当成了敌人,从而发起攻击,导致炎症反应,引发疼痛和僵硬。  

风湿性多肌痛的症状有哪些?  

1.肌肉疼痛:肩部和髋部的肌肉是疼痛的重灾区,常常双侧对称发作。很多患者会觉得肩膀抬不起来,没法梳头发、晾衣服;从椅子上站起来或者上下楼梯时,髋部和大腿肌肉疼痛难忍,严重影响日常活动。  

2.晨起僵硬:早晨起床时,肌肉僵硬感特别明显,就像身体被冻住了一样,需要活动好一阵子才能逐渐缓解,这种晨僵一般会持续30分钟以上,有的甚至能持续数小时。  

3.全身症状:除了肌肉问题,患者还可能出现低热、乏力、体重减轻、食欲减退等全身不适症状,就好像身体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提不起精神。  

风湿性多肌痛的原因是什么?  

1.年龄因素:发病年龄多在多超过50岁,年龄越大,患病风险越高,这可能与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有关。  

2.遗传倾向:部分患者存在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如果家族中有亲属患过类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那么其他人患风湿性多肌痛的概率也会相对增加。  

3.环境因素:寒冷、潮湿的环境,以及病毒感染等,都可能成为诱发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触发了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进而引发疾病。  

风湿性多肌痛是如何诊断的?  

1.症状评估: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表现,包括疼痛的部位、程度、持续时间,晨僵情况以及是否有全身症状等,以此初步判断是否符合风湿性多肌痛的特征。  

2.血液检查: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这两个指标在风湿性多肌痛患者中通常会显著升高,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此外,还会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3.排除诊断:由于其症状与其他一些疾病相似,如类风湿关节炎、纤维肌痛综合征等,因此需要通过一系列检查,如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等,来排除这些疾病,最终明确诊断。  

50岁以上人群有不明原因发热,ESR增快和不能解释的中度贫血,并伴举臂、穿衣、下蹲及起立困难,在排除其他与风湿性多肌痛有相似临床表现的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炎性肌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帕金森病、肿瘤、感染后,要考虑风湿性多肌痛的诊断。风湿性多肌痛目前尚无公认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临床经验进行排除性诊断。  

注:不包括超声检查结果的评分系统≥4分提示诊断为风湿性多肌痛,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和78%;包括超声检查结果的评分系统≥5分提示诊断为风湿性多肌痛,灵敏度为66%,特异度提高到81%。  

如何治疗风湿性多肌痛?  

1.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是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首选药物,它能迅速减轻炎症,缓解疼痛和僵硬症状。一般在用药数天到几周内,患者的症状就会明显改善。但激素的使用需要严格遵循医嘱,逐渐减量,避免突然停药导致病情复发。同时,为了减少激素的副作用,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情况,联合使用一些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等。  

2.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一些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但要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上,保持均衡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提高身体免疫力。  

2.png

风湿性多肌痛虽然会给患者带来不少痛苦,但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大多数患者都能有效控制病情、恢复正常生活。风湿性多肌痛大多预后良好,也可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疾病后期可出现失用性肌萎缩等严重情况,可指导患者进行个体化的体育锻炼,降低跌倒风险,尤其是长期服用激素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如果家中有中老年人出现上述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千万别把它当成普通的肌肉疼痛而延误治疗。㉔




责任编辑:冯牧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