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肠道内寄生着10万亿个细菌是一个成年人自身的细胞数量的10倍。它们中有好有坏,但是有一种菌我们几乎都离不开它。今天带大家认识益生菌。
一、什么是益生菌?
益生菌是一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生物,常见于乳制品和发酵食品中,主要包括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等。它们生活在我们的消化道中,帮助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有助于消化食物、促进营养吸收,并且对免疫系统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二、什么是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
益生菌:是指对宿主健康有益的活性微生物。
益生元:是指能够被宿主的菌群选择性利用并转化为有益于宿主健康的物质。
合生元:是益生菌和益生元的结合。好的合生元不是简单地将益生菌和益生元结合在一起,而是应该相互协同作用达到1+1>2的效果。
三、益生菌的作用
1.帮助消化:益生菌有助于分解食物,以利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2.维护肠道菌群平衡:在我们的肠道中,有多种微生物存在,益生菌可以帮助维持这些微生物的平衡,防止有害菌的滋生。
3.增强免疫力:益生菌可以刺激肠道黏膜的免疫细胞,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身体抵抗力。
4.改善便秘:一些益生菌可以增加肠道中的水分含量,软化大便,从而缓解便秘。
四、益生菌的分类
1.乳酸杆菌属
嗜酸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发酵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等。
2.双歧杆菌属
婴儿双歧杆菌、动物双歧杆菌、嗜热双歧杆菌、乳双歧杆菌等。
3.肠球菌属
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
4.链球菌属
嗜热链球菌、乳酸链球菌等。
5.芽孢杆菌属
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等。
6.梭菌属
酪酸梭菌。
7.酵母菌属
布拉酵母菌。
五、哪些人群需要补充益生菌?
益生菌是每个人体内都有的,但是由于年龄增长、环境污染、用药以及生活习惯的原因,体内的益生菌被大量破坏,达不到我们开始提到的动态平衡,益生菌越来越少,导致致病菌侵入的越来越多。
1.免疫力低下,容易罹患感冒和肠道疾病的人工喂养儿、早产儿、低体重儿、剖宫产儿等。他们需要补充益生菌促进肠道吸收、增强免疫力。
2.便秘和腹泻人群。益生菌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肠道菌群平衡,从而有效治疗便秘和腹泻。
3.消化不良的人群以及肠道炎患者。
4.肠道功能逐渐减弱的中老年人,肠道内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因年龄减少,适当补充益生菌是有益的保健措施。
5.先天性缺乏乳糖酶的人群。糖酶缺少或者因为乳糖不能被分解时会出现腹胀、腹泻,适当补充益生菌有良好作用。
六、益生菌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急、慢性腹泻
益生菌制剂可改善腹泻症状、缩短腹泻病程,常用制剂有布拉氏酵母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酪酸梭菌活菌散剂、地衣芽孢杆菌活菌颗粒等。
便秘
益生菌可改善粪便肠道运输时间、增加肠道的运动频率,使排便次数和粪便黏稠度明显改善。《益生菌儿科临床应用循证指南》及《肠道微生态制剂老年人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9)》均推荐将益生菌制剂用于改善适用人群的功能性便秘,常用双歧杆菌、枯草杆菌及酪酸梭菌相关制剂。
炎症性肠病
在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中,益生菌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帮助恢复肠道屏障功能。
功能性胃肠病
可改善与进餐相关的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在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治疗上,益生菌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黏膜屏障、调节肠道免疫功能和降低内脏高敏感性等方面改善症状。
幽门螺旋杆菌胃炎
《中国消化道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共识(2016版)》提出在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治疗中,联合使用布拉酵母菌可提高根除率、降低副作用。《益生菌儿科临床应用循证指南》推荐联合使用布拉酵母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用于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肝硬化
由于肠道微生态失衡及肠道细菌代谢的改变,肝硬化患者易出现自发性腹膜炎(SBP)、肝性脑病等合并症。益生菌可通过影响肠道酸碱平衡、减少肠道毒素的吸收、提高机体免疫水平等方面减少以上合并症发生可能,可用于肝硬化的辅助治疗。
七、服用益生菌的注意事项
1.温水冲泡:用温开水(不要超过40℃)冲泡,否则益生菌很容易失去活性。
2.即冲即喝:冲泡后要立即饮用,否则益生菌会因为暴露在空气中时间太长而失去活性。
3.避免与某些药物同时服用:大部分益生菌对抗生素敏感,与抗生素联合使用宜间隔2小时以上。布拉氏酵母菌、芽孢杆菌及酪酸梭菌制剂对抗菌药物不敏感,可与抗菌药物同服。铋剂能抑制、吸附或杀灭活菌,不应和益生菌制剂联用。
4.不良反应及禁忌症:益生菌制剂不良反应少而轻,常见有恶心、腹胀、腹泻、腹胀,其他有心悸、头晕等。免疫功能缺陷及短肠综合征患者禁用,慎用于免疫缺陷及肠黏膜屏障严重破坏者。
5.贮存条件:除地衣芽孢杆菌、酪酸梭菌、凝结芽孢杆菌、枯草杆菌制剂可常温保存外,其他肠道微生态制剂需低温保存,注意避光、密封。
濮阳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简介
濮阳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是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现开放床位109张,分3个病区,拥有2个消化内镜中心、1个消化病实验室。该科室现有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医师6人、研究生导师2人、医学博士1人、医学硕士15人。该科室常规开展内镜下粘膜剥离术、内镜下粘膜肿瘤切除术、内镜下隧道治疗技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内镜下胰管扩张术、内镜下胆胰管支架植入术、内镜下消化道狭窄扩张术、内镜下消化道支架置入术、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注射及套扎治疗术、内镜下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治疗术等三四级手术,年门诊量7万余人次,住院患者近6000人次,年均内镜检查及手术2万余台次,尤其是胰胆管疾病的内镜下(ERCP、EST、ERBD、ENBD、EPBD、EMBE等)诊治年均200余例。该科室参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广东省联合重大项目1项、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1项、濮阳市(厅级)科技重点项目1项,获省市级科研成果5项,发表论文60余篇。
消化内科一病区:住院五部六楼
消化内科二病区:住院五部四楼东
消化内科三病区:住院五部四楼西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