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腘窝囊肿
腘窝囊肿又称“Baker's囊肿”,是膝关节周围最常见的囊性病变。腘窝囊肿常发生于膝关节后侧,有液体积聚的肿物,囊内为比较粘稠的液体,主要引起膝后部疼痛和发胀并可触及有弹性的软组织肿块。腘窝囊肿通常是继发于可能导致积液的膝关节病变,包括半月板病变、韧带撕裂、软骨损伤等。腘窝囊肿压迫膝关节后方的动静脉、神经可引起缺血、血栓形成或周围神经病变。
腘窝囊肿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腘窝囊肿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腘窝囊肿多见于儿童,病因尚不清楚。继发性腘窝囊肿多发生于成人,目前认为多数腘窝囊肿继发于关节内疾病,如半月板损伤、前交叉韧带损伤、关节内感染及创伤、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腘窝囊肿通常由腘窝内侧的半膜肌与腓肠肌内侧头滑液囊膨胀形成。腓肠肌—半膜肌滑囊是正常解剖组织(每个人都有),位于腓肠肌、半膜肌肌腱之间。
滑囊通过一横孔与膝关节囊腔相通,横孔位于股骨内侧髁水平处的关节囊后部,且腓肠肌肌腱与膝关节囊在股骨内侧髁处相连,横孔通常是4到24毫米大小的水平裂缝。滑膜囊腔通常在儿童阶段并不与关节腔相通,随着年龄的增加,出现缺口的概率也逐渐增加。
关节液在腓肠肌—半膜肌滑囊与膝关节囊互通的两个腔隙之间运动。由于关节内软骨退变、骨关节炎改变、半月板损伤或游离体形成等关节内的病变,导致关节液持续产生过多、关节内压力增大,关节液通过腓肠肌内侧头处的横向裂隙样结构进入滑囊并形成“单向活瓣”。关节液只能进入腘窝而不能从腘窝返回关节腔,于是形成腘窝囊肿。
腘窝囊肿的临床表现
腘窝囊肿在发病初期仅有腘窝不适或胀感,部分有下肢乏力感,一般对膝关节的屈伸功能无明显的影响。当囊肿增大到一定程度可影响关节屈伸,或膝关节活动较多后疼痛感或酸胀不适,常伴有膝关节原发病的表现。
在膝关节后方腘窝部位可以触摸到圆形、光滑、有波动感的囊肿,当膝关节屈曲放松时囊肿全面扩张。较大的腘窝囊肿会导致膝关节活动受限,特别是在有膝关节原发疾病时,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跛行。
腘窝囊肿里面是什么
成人腘窝囊肿不是一种独立的病理改变,一般情况下,腘窝囊肿内为比较粘稠的液体。由于腘窝囊肿内衬滑膜、与关节腔相通,因此常合并其他疾病,如各种炎症、骨软骨瘤病、着色性绒毛结节滑膜炎等。
通常腘窝囊肿呈慢性状态且持久不变,只有极少数人的囊肿可能会消失,部分人的腘窝囊肿会破裂进入软组织。通常表现为小腿突然疼痛,有时伴小腿肿胀。在小腿、内踝或足背出现变色或是瘀斑。
腘窝囊肿需要做的检查
腘窝囊肿可以通过彩超、核磁等检查方式诊断。核磁是鉴定膝关节周围肿块的金标准检查,对腘窝囊肿显示清晰。手术前进行膝关节核磁不仅有利于发现关节腔与腘窝囊肿相通的阀门口,而且可以发现一些关节内的病变,如半月板损伤、滑膜炎、软骨损伤等;还可以和膝关节周围其他肿物进行鉴别。
关于腘窝囊肿的治疗
腘窝囊肿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年龄、一般情况、腘窝囊肿分型、并发症等方面制定治疗方案。对于囊肿小、无症状者,可据患者病情及个人意愿,先行保守治疗;囊肿大、症状明显者如需根治者,则进行手术治疗;儿童原发性腘窝囊肿一般保守治疗。
腘窝囊肿的手术治疗,主要包括传统切开手术、关节镜微创手术。传统手术切除腘窝囊肿,通常切口较长,存在腘窝内的切口愈合困难、囊肿复发、恢复慢、损伤血管神经等潜在风险。
传统切开手术恢复后瘢痕较大
关节镜手术主要包括治疗关节内病变、切除囊肿、修复关节腔和囊肿的交通等手术方式,同时关节镜微创手术本身也是一种检查手段,可以探查膝关节内的重要结构,对镜下发现的病变进行处理。目前,濮阳市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常规开展关节镜微创手术仅需要数个长约1cm的小切口就可以完成手术操作,避免损伤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大大降低感染、复发等风险的发生几率,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精准的微创治疗。
关节镜微创手术切口较小
相对传统的开放手术单纯摘除腘窝囊肿而不处理关节内疾病,术后复发率超过50%。关节镜下处理了关节内疾病并重建了滑囊与关节腔正常的“双向流动”机制,从而大大降低了腘窝囊肿术后的复发率。传统手术切口大、术后伤口愈合慢、关节镜手术伤口小、不影响患者对皮肤美观要求、术后恢复快;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腘窝囊肿技术简单、安全,直视下切除囊肿更安全。
濮阳市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简介
市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是市医学重点(重点培育)学科,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实习进修基地。该科室开放床位36张,共有医护人员17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1人,研究生导师1人、医学博士1人、医学硕士4人。该科室常规开展肩、膝、肘、踝关节镜等先进诊疗项目,尤其在肩关节镜、膝关节镜诊疗等方面处于区域(全市)领先地位。该科室年均门诊8000人次、住院患者1000人次、手术1000例次,其中四级手术占比50%。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