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频道栏目 > 龙都健康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濮阳油田总医院:医患之间的温情故事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油田总医院   字体:   发布时间:2024-02-29 10:39:08   

故事一:最小的针头  

常人都是怕打针的,因为怕疼。而血液科的患者还更怕出血,因为他们的血小板少且不容易止血。当患者被疼痛和出血折磨,看着患者苍白的面容和痛苦的表情,护士的心也跟着揪了起来。于是,濮阳油田总医院(以下简称“油田总医院”)的护士们每次抽好药液后都会再打开一个1毫升的注射器,取下针头换到抽好药液的注射器上。虽然浪费一个注射器,但是只要能为患者减轻一丝一毫的痛苦,都是值得的。  

故事二:秦大爷的手  

患者秦大爷是一位白血病患者,化疗之后全身多处出现了严重的感染,尤其是他的双手出现溃烂流脓的症状。血液病患者抵抗力差,一旦发生真菌感染非常难控制,各种药物都无法改善双手的溃烂情况。在过去的战场上,因为医药匮乏,所以往往会用免疫三氧(臭氧)来治疗感染,效果非常显著。不怕药的真菌,会不会也有效呢?几次三氧血回输治疗后真的有效,病灶在手上如果让三氧直接接触病灶,见效肯定更迅速。护士们主动查阅文献,没有专用的套袋,她们就动手自己做。每次套袋,分泌物粘得到处都是,三氧不但味道刺鼻,接触久了对人体也是有损害的……只要患者的手能早点好,油田总医院的护士们并不介怀,因为她们真的把病人当成了亲人。功夫不负有心人,患者秦大爷的手真的好了,您如果看到治疗前后对比照片,就不难理解秦大妈为啥逢人就夸血液科的护士好了。  

故事三:世上真有苦命人  

患者韩某,男性,53岁,患有精神分裂症病史15年。他2007年外出打工,在索要工资时被打伤,丧失劳动能力且一直没有结婚,成为了村里面出了名的贫困户、“五保户”。他还有两个姐姐、两个弟弟,其中一个姐姐因为胃病去世了、一个弟弟因为白血病也去世了。韩某现在是跟着老母亲生活,老母亲已经82岁高龄,佝偻着背,身高不到1米4。这母子俩的背影,每个人看到了都会觉得很心酸。他的老母亲每天的饭食就是一个干馒头,放久了的馒头生了霉斑也不舍得丢掉。在油田总医院血液科护士长的倡议下,该科室的医护人员不仅为这母子俩进行了募捐,而且护士们每天会为他们送去三餐直到该患者出院。出院后,该患者的老母亲专门为油田总医院血液科送去了锦旗。要知道,患者家庭是非常非常贫困的,这一面锦旗分量极重。  

故事四:王大爷的老伴儿  

患者王大爷今年77岁了,是一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每次住院都是老伴陪着来。后来才了解到他们的儿子发生脑出血后生活不能自理,年近80岁的两位老人相依为命。一天,细心的护士发现王大妈说话气短、面色异常,询问后得知王大妈说前几天感冒了、浑身没劲儿。油田总医院护士给大妈测了一下指脉氧,血氧饱和度只有91%、脉搏只有30次。这是非常紧急的状况,护士赶紧扶大妈躺下休息,值班大夫也立即为大妈做了体检并要求立即住院。由于没有人陪同,油田总医院住院处为该患者开通了绿色通道,护士们以最快的速度帮两位老人办好了住院手续,同时请该院心内科为王大妈安排紧急会诊。由于治疗及时,两位老人很快就出院了。  

油田总医院血液内科的护士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南丁格尔的誓言,她们是生命的守护者、是无悔的奉献者,她们以人文护理关怀为患者铺就一条通往健康的道路。




责任编辑:冯牧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