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濮阳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陈雪斌电生理团队与上级医院专家合作完成濮阳市首例房颤冷冻消融手术,填补了市人民医院该项技术空白。
病例回顾
近半年,65岁的殷阿姨因心悸发作多次到市人民医院就医,被诊断为阵发性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经药物治疗后仍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对患者既往检查资料进行了详细的整理与研究,考虑为患者进行“房颤消融”手术。手术前行左房三维CT重建,肺静脉解剖结构无明显异常,考虑患者有严重腰椎间盘突出不能长时间平卧且惧怕疼痛等原因,仔细分析研判病情后,决定为患者采用“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的方法根治该疾病。
10月12日8点,手术准时开始,陈雪斌带领电生理团队,为患者进行左右股静脉穿刺置入鞘管送入电极,成功穿刺房间隔后进行肺静脉造影,随后将Achieve电极送至右上肺静脉,以此为轨道将冷冻球囊分别依次送至右上、右下、左上、左下肺静脉开口处,对病变组织进行治疗,70分钟后,手术顺利结束。该手术的顺利完成标志着市人民医院在房颤诊疗能力上迈上新台阶,将为濮阳及周边地区房颤患者带来更多手术治疗选择,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关于房颤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由于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房律紊乱,通常表现为不规则且很快的心率。目前,我国房颤患者有2000多万人,以中老年为主要发病人群。发生房颤时,患者会感到心慌气短、胸闷不适,严重时还会出现头晕眼花、乏力甚至心衰等症状。房颤会导致脑卒中、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加重心肌缺血等,会降低心脏功能甚至致残,严重降低患者生存质量。
房颤的发病机制
房颤的主要发病机制是来源于肺静脉内的异位触发灶,其发放的冲动可以导致房颤的发生,传统射频消融治疗释放射频电流使心房肌细胞凝固性坏死,成为一层左房“隔离带”,实现双侧肺静脉与左房的电隔离。但由于需要逐点式消融,其手术时间长、心包积液发生率高。
冷冻消融手术
房颤的冷冻消融手术是近年来应用于房颤治疗的新技术,相较于传统的射频消融手术,该技术利用液态一氧化二氮气化瞬间大量吸收热量的原理,使与球囊接触的心房肌细胞组织温度最低下降至-80℃,冻死的心肌细胞同样形成环形“隔离带”,实现肺静脉与左心房电学隔离,且冷冻消融术手术时间短,既能保证手术疗效又能减轻患者的痛苦,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病率。
冷冻消融手术步骤
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简介
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是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国家级胸痛中心、房颤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首批获得省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准入资质。目前该科室包括CCU共4个病区,分设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高血压等亚专业;开放床位160张,其中重症床位12张。该科室共有医护人员88人,其中主任医师13人、副主任医师8人,包括研究生导师2人、医学博士2人、医学硕士27人;常规开展复杂冠脉病变(慢性闭塞、钙化病变旋磨、左主干分叉)介入治疗,IVUS指导下的冠脉精准治疗,IABP、ECMO支持下的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的介入治疗,房颤、房扑、室早、室上速等三维立体定位下的射频消融治疗,双腔起搏器、左束支起搏、ICD、CRT植入等治疗,ECMO支持下重症心肌炎的治疗,房缺、PFO等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封堵术等先进诊疗项目,尤其在介入诊疗等方面处于区域领先地位;年均门诊5.5万人次、住院患者6500人次、手术3000余例,其中四级手术占比80%;先后牵头或参与市级科研课题5项,发表SCI论文2篇、中华及核心期刊50余篇。市人民医院承担着全市心血管内科会诊及健康帮扶任务,在提升自身水平的同时带动整个濮阳及周边区域的心血管内科诊疗水平发展,全力以赴守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住院三部16层
医生办公电话:0393—6163161
护士站电话:0393—6163160
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住院三部15层
医生办公电话:0393—6163151
护士站电话:0393—6163150
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三病区:住院二部3层
医生办公电话:0393—6162301
护士站电话:0393—6162300
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五病区(含CCU):住院三部14层
医生办公电话:0393—6163141
护士站电话:0393—6163140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