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频道栏目 > 龙都健康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世界疼痛日——带你了解三叉神经痛

作者:宋惠芳  文章来源:濮阳市人民医院  字体:   发布时间:2023-10-17 16:31:29   

为唤起全球人类对疼痛的关注,造福千千万万疼痛患者,从2004年开始,国际疼痛学会(IASP)将每年10月的第三个周一设立为“世界镇痛日”。在国际医学界,疼痛被列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三叉神经痛俗称“天下第一痛”,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三叉神经痛。

什么是三叉神经痛?

4-1.png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右侧多于左侧。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

4-2.jpg

三叉神经痛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叉神经痛可以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常由其所属部位和邻近部位的各种病灶引起,例如:各种肿瘤、多发性硬化、血管压迫、血管病变、炎症侵犯等。原发性神经痛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一般认为有中枢病变学说和周围病变学说。

中枢病变学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与某些类型的癫痫有相似之处,疼痛发作时中脑处可记录到癫痫样放电,其机制可能与三叉神经脊束核内的癫痫样改变,导致三叉神经脊束核的抑制机能衰退有关。

周围病变学说:周围性三叉神经痛主要病理改变是三叉神经脱髓鞘。这种脱髓鞘失主要是由于邻近动脉或静脉血管压迫引起,也可以是多发性硬化或其他原因引起,其机制长期血管压迫导致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脱失引起非痛觉纤维和痛觉纤维发生“短路”导致剧痛。

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

4-3.jpg

主要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的剧烈疼痛。疼痛呈电击样、刀割样、撕裂样或烧灼样的剧烈疼痛。发作时患者表情异常痛苦,多用手猛搓面部,甚至用头部猛烈撞墙或在地上打滚。严重时可伴有痛性面部抽搐,口角歪斜,流泪、流涎等。疼痛为阵发性反复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发作间歇期无不适。睡眠时疼痛发作减少。患者都有特征性的“触发点”或称“扳机点”(如上唇外侧、鼻翼、口角等),这些区域特别敏感,稍加触碰就会引起疼痛。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患者优先选择药物治疗如卡马西平,一些患者只需要药物治疗就可以缓解症状,但是当用药无效或使用药物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严重肝功能损害、过敏)则应该选择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三种:三叉神经节射频消融手术、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手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手术。其中,微血管减压手术是三叉神经痛外科治疗的最主要且最有效且最持久的手段,但对于年老体弱及惧怕开颅手术患者常选择球囊压迫及射频治疗。 射频温控热凝手术和微球囊压迫手术属于微创介入治疗。用细针经口角旁皮肤穿刺,经颅底卵圆孔进入三叉神经半月结,利用射频温控治疗和球囊压迫达到治疗效果。优点是手术创伤小、简单易行、治愈率高、住院时间短。

三叉神经痛微创手术后功能锻炼

手术侧咀嚼肌锻炼时机:术后三天内不在手术侧咀嚼,因面部麻木肿胀,容易咬伤面颊部;三天后进行术侧咀嚼肌功能锻炼、咀嚼缓慢,防止咬伤。

预防咀嚼肌失能:每天做叩齿锻炼,上下牙齿一张一合锻炼。咀嚼口香糖进行锻炼。

面部按摩:每天进行面部按摩,缓解肌肉挛缩。

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日常护理

避免过度劳累、熬夜,保证生活作息规律,保持心情轻松,不过度紧张,避免精神刺激。注意面部保暖,避免风吹,特别是空调的直吹。在刷牙洗脸时,动作要轻柔,不要用太热、太冷的水洗脸或刷牙。尽量不要饮酒,酒精可能会升高血压或使情绪激动,加重三叉神经痛症状。规律饮食,宜选择质软、易咀嚼食物,不宜食用刺激性、过酸过甜食物。适当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责任编辑:张思瑶